


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3 三角函数的叠加及其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3 三角函数的叠加及其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
第2课时 正弦定理学 习 任 务核 心 素 养1.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研究,发现正弦定理并了解其向量证法(难点).2.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重点).1.通过正弦定理的证明,培养逻辑推理素养.2.通过正弦定理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古埃及时代,尼罗河经常泛滥,古埃及人为了研究尼罗河河水运行的规律,准备测量各种数据.当尼罗河涨水时,古埃及人想测量某处河面的宽度(如图),如果古埃及人通过测量得到了AB的长度,∠BAC,∠ABC的大小,那么就可以求解出河面的宽度CD.古埃及人是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计算的呢?知识点 正弦定理语言表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符号表示===2R(其中R是△ABC外接圆的半径)变形(1)a=2R_sin_A,b=2R_sin_B,c=2R_sin_C;(2)sin A=,sin B=,sin C=.作用实现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1.在△ABC中,“A>B”⇔“sin A>sin B”吗?[提示] 在△ABC中,A>B⇔a>b⇔>⇔sin A>sin B.2.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两类三角形问题?[提示] (1)已知两边和一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第三个角和其他两边.在△ABC中,下列式子与的值相等的是( )A. B. C. D.C [由正弦定理知=.] 类型1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 在△ABC中,已知a=8,B=60°,C=75°,求A,b.[解] A=180°-(B+C)=180°-(60°+75°)=45°.由=得,b====4.所以A=45°,b=4.已知任意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步骤(1)求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2)求边:根据正弦定理,求另外的两边.已知内角不是特殊角时,往往先求出其正弦值,再根据以上步骤求解.1.已知在△ABC中,c=10,A=45°,C=30°,求a和B.[解] ∵=,∴a===10.B=180°-(A+C)=180°-(45°+30°)=105°. 类型2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 在△ABC中,已知c=,A=45°,a=2,且sin 15°=,cos 15°=,解三角形.[解] ∵=,∴sin C===,∵C∈(0°,180°),∴C=60°或C=120°.当C=60°时,B=75°,b==,由已知cos 15°=sin 75°=,∴b==+1;当C=120°时,B=15°,b==,由已知sin 15°=,∴b==-1.∴b=+1,B=75°,C=60°或b=-1,B=15°,C=120°.1.(变条件、变设问)若把本例中的条件“A=45°”改为“C=45°”,其他条件不变,则角A有几个值?[解] ∵=,∴sin A===.∵c=>2=a,∴C>A.∴A为小于45°的锐角,且正弦值为,这样的角A只有一个.2.(变设问)本例条件不变,试求△ABC的外接圆半径.[解] ∵=2R,∴R===.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方法(1)首先由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值;(2)如果已知的角为大边所对的角时,由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法则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由正弦值可求锐角唯一;(3)如果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这时由正弦值可求两个角,要分类讨论.2.在△ABC中,a=1,b=,A=30°,求边c的长.[解] 由=,得sin B==.∵a<b,∴B>A=30°,∴B为60°或120°.①当B=60°时,C=180°-60°-30°=90°.此时,c===2.②当B=120°时,C=180°-120°-30°=30°.此时,c=a=1.综上知c=1或2. 类型3 正、余弦定理的简单综合应用【例3】 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 sin A=a cos B.(1)求角B的大小;(2)若b=3,sin C=2sin A,求a,c的值.[解] (1)∵b sin A=a cos B,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A=sin A cos B.在△ABC中,sin A≠0,即得tan B=,∴B=.(2)∵sin C=2sin A,由正弦定理得c=2a,由余弦定理b2=a2+c2-2ac cos B,即9=a2+4a2-2a·2a cos ,解得a=,∴c=2a=2.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注意点正、余弦定理都是用来解三角形的,但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适合,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应抓住两个定理的特点:正弦定理“边对角”,余弦定理“边夹角”,正确选择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3.△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 sin A+c sin C-a sin C=b sin B.(1)求角B的大小;(2)若C=60°,b=2,求c.[解] (1)由正弦定理得a2+c2-ac=b2.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故cos B=,又因为0°<B<180°,所以B=45°.(2)由正弦定理得c=b·=2×=.1.(多选题)有关正弦定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弦定理只适用于锐角三角形B.正弦定理不适用于钝角三角形C.在某一确定的三角形中,各边与它的对角的正弦的比是定值D.在△ABC中,sin A∶sin B∶sin C=a∶b∶c.CD [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故AB均不正确;由正弦定理可知,三角形一旦确定,则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就确定了,故C正确;由比例性质和正弦定理可推知D正确.故选CD.]2.在△ABC中,a=15,b=10,A=60°,则sin B=( )A. B. C. D.A [由于=,故=,解得sin B=.故选A.]3.在△ABC中,A=30°,a=3,b=2,则这个三角形有( )A.一解 B.两解 C.无解 D.无法确定A [∵b<a,A=30°,∴B<30°,故三角形有一解.故选A.]4.在△ABC中,若B=30°,b=2,则=________.4 [===4.]5.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5 ,B=,cos A=,则a=________. [因为cos A=,0<A<π,所以sin A==,所以由正弦定理得a==.]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正弦定理有什么特点?[提示] 正弦定理的特点(1)适用范围:正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2)结构形式:分子为三角形的边长,分母为相应边所对角的正弦的连等式;(3)刻画规律:正弦定理刻画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可以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2.正弦定理有哪些变形?[提示] 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1)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2)sin A=,sin C=(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3)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等于对应角的正弦比,即a∶b∶c=sin A∶sin B∶sin C;(4)=;(5)a sin B=b sin A,a sin C=c sin A,b sin C=c sin B.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和角,此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三角形不一定能被唯一确定.不妨设已知△ABC的两边a,b和角A,作图步骤如下:①先把未知边c画为水平的,作出已知角A,角A的另一条边为已知边b;②以边b的端点C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③观察圆C与边c交点的个数,便可得此三角形解的个数.显然,当A为锐角时,有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根据分析可知,由于a,b长度关系的不同,导致三角形有不同个数的解.若A为锐角,只有当a≥b sin A时才有解,并且随着a的增大,得到的解的个数也是不同的.若A为钝角或直角,只有当a>b时才有解.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有两种解法:(1)正弦定理法(也称代数法或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法):不妨设已知△ABC的两边a,b和角A,根据正弦定理得=,可得sin B=.若sin B>1,则三角形无解;若sin B=1,则三角形有且只有一解;若0<sin B<1,则先根据a,b的长短关系确定A,B的大小关系(利用大边对大角),再求出B,从而确定三角形解的个数;(2)公式法:不妨设已知△ABC的两边a,b和角A,通过前面的探究可得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公式如下表:A<90°A≥9°a≥ba<ba>ba≤bb sin A<a<ba=b sin Aa<b sin A一解两解一解无解一解无解在△ABC中,已知A=45°,a=2,b=(其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试判断符合上述条件的△ABC有多少个.[提示] 法一:(正弦定理法)由正弦定理得=,可得sin B=sin 45°=<1.又因为a>b,所以A>B,故B=30°,所以符合条件的△ABC只有一个.法二:(公式法)因A为锐角,a>b,故符合条件的△ABC只有一个.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1课时导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2课时导学案,共8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1 向量的加法学案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