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3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3课时 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学 习 任 务 | 核 心 素 养 |
1.熟练掌握正弦、余弦定理及其变形.(重点) 2.能利用余弦、正弦定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恒等式化简、证明及形状判断等问题.(难点) | 通过余弦、正弦定理及其变形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 |
在某市进行城市环境建设中,要把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改造成室内公园,经过测量得到这个三角形区域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8 m,88 m,127 m,则这个区域的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1 m2)
知识点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ABC=a·ha=b·hb=c·hc(ha,hb,hc分别为边a,b,c上的高).
(2)S△ABC=ab sin C=bc sin A=ac sin B,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任意两边与它们夹角的正弦的乘积的一半.
在△ABC中,边BC,CA,AB上的高ha,hb,hc怎样用对应的边和角表示?
[提示] 在△ABC中,边BC,CA,AB上的高分别记为ha,hb,hc,那么ha=b sin C=c sin B,hb=c sin A=a sin C,hc=a sin B=b sin A.
已知△ABC中,AB=6,A=30°,B=120°,则△ABC的面积为( )
A.18 B.9 C.18 D.9
B [由已知,得C=180°-A-B=30°,
∴A=C,∴BC=AB=6,
∴S△ABC=AB·BC·sin B=×6×6×sin 120°=9.]
类型1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例1】 在△ABC中,已知AB=,cos ∠ABC=,AC边上的中线BD=,求sin A的值.
[解] 如图所示,取BC的中点E,连接DE,则DE∥AB,且DE=AB=.
∵cos ∠ABC=,
∴cos ∠BED=-.
设BE=x,在△BDE中,利用余弦定理,
可得BD2=BE2+ED2-2BE·ED·cos ∠BED,即5=x2++2××x.
解得x=1或x=-(舍去),故BC=2.
在△ABC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AC2=AB2+BC2-2AB·BC·cos ∠ABC=,即AC=.
又sin ∠ABC==,
∴=,∴sin A=.
解决此类问题的着眼点:(1)找出已知边长或角的三角形,从中筛选出可解三角形;(2)找要求线段或角所在的三角形,确定所需条件.
提醒:构造三角形时,要注意使构造的三角形含有尽量多个已知量,这样可以简化运算.
1.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求其中线AD的长.
[解]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a2+AD2-a×AD×cos ∠ADC=b2,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a2+AD2-a×AD×cos ∠ADB=c2,
两式相加得,a2+2AD2-a×AD(cos ∠ADC+cos ∠ADB)=b2+c2,
因为cos ∠ADC+cos ∠ADB=cos +cos ∠ADB=-cos ∠ADB+cos ∠ADB=0,
所以a2+2AD2=b2+c2,
所以AD=.
类型2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例2】 (教材北师版P115例9改编)在△ABC中,=,=,求证:S△ABC=.
[证明] S△ABC=||||sin A
=||||
=
=
=
=
=|x1y2-x2y1|.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S=aha(ha为a边上的高);
(2)S=ab sin C==2R2sin A sin B sin C(R为外接圆的半径);
(3)S=(a+b+c)r(r为内切圆的半径);
(4)S=(s为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2.已知△ABC中,·<0,S△ABC=,||=3,||=5,则∠BAC=( )
A.30° B.120°
C.150° D.30°或150°
C [由S△ABC=,得×3×5sin ∠BAC=,
∴sin ∠BAC=,
又由·<0,得∠BAC>90°,
∴∠BAC=150°.]
类型3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3】 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a2+b2=c2+ab,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1.在△ABC中,如何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
[提示] (1)边转化为角:a=2R sin A;(2)角转化为边:sin A=.
2.在△ABC中,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有什么变形技巧?
[提示] 常用的变形技巧是整体代换,例如
(1)a2+b2-c2=2ab cos C;
(2)a2=-2bc,此公式在已知b±c和bc的情况下,可以在不求b,c的前提下,建立a,A的关系.
[解] 由cos C==,得sin C=,
由外接圆半径R=及sin C可得:c=2R sin C=4,
所以a2+b2=16+ab,而a2+b2≥2ab,
所以有16+ab≥2ab⇒ab≤12,
所以S△ABC≤·12·=4.
则△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
本题的入手点来自于条件中对余弦定理的暗示,从而解出C,在计算面积时有三组边角可供选择:S=ab sin C=bc sin A=ac sin B,通常是“依角而选”,从而把目标转向求ab的最值.要注意到余弦定理本身含有平方和与乘积项,再利用均值不等式,可以建立“平方”与“乘积”的不等关系,从而可求出ab的最值.
3.已知△ABC的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满足+ ≥1,求角A的范围.
[解] 由+≥1 ,
得b+c≥,
整理得b2+c2-a2≥bc,
所以cos A=≥,
所以A∈.
1.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6,7,则用这三条线段( )
A.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能组成锐角三角形
C.能组成钝角三角形 D.不能组成三角形
B [设最大角为θ,则最大边对应的角的余弦值为cos θ==>0,所以能组成锐角三角形.]
2.在△ABC中,若sin A>sin B,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A.A>B B.A<B
C.A≥B D.A,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A [设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sin A>sin B,
∴2R sin A>2R sin B(R为△ABC外接圆的半径),即a>b,故A>B.]
3.△ABC中,AB=,AC=1,∠B=30°,则△ABC的面积等于( )
A. B. C.或 D.或
D [=,∴sin C=.
∵0°<C<180°,
∴C=60°或120°.
当C=60°时,A=90°,∴BC=2,此时,S△ABC=;
当C=120°时,A=30°,此时,S△ABC=××1×sin 30°=.]
4.在△ABC中,B=60°,a=1,c=2,则△ABC外接圆的半径R等于________.
1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 cos B=3,
∴b=,
由正弦定理得,2R===2,∴R=1.]
5.在△ABC中,S△ABC=(a2+b2-c2),则∠C=________.
[由S△ABC=(a2+b2-c2),得ab sin C=(a2+b2-c2),即sin C=,
∴sin C=cos C,即tan C=1,又∠C∈(0,π),
∴∠C=.]
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正确选择解题策略解三角形?
[提示] (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已知A,B和c,由A+B+C=π求C,由正弦定理求a,b.
(2)已知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如已知a,b和C,应先用余弦定理求c,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π,求另一角.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已知a,b和A,应先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π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
(4)已知三边a,b,c,可应用余弦定理求A,B,C.,2.求解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问题应注意哪些方面?
[提示] (1)涉及求范围的问题,一定要搞清已知变量的范围,利用已知的范围进行求解,已知边的范围求角的范围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A+B+C=π,0<A<π,b-c<a<b+c,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4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sx/tb_c400029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4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2课时学案设计</a>,共10页。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1课时导学案,共7页。
2020-2021学年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1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2课时导学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