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 温度教案
展开《温 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来自于生活中的才会有灵性和活力。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在学习本课之前,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正负数的感知也是比较丰富的,但他们的方法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经过系统的总结、整合和梳理。因此,本课力图从生活情境入手,借助温度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实践,从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形成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之间的交接和转化。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因此,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主动去观察、猜测、探索、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充分利用温度计这个教具“做足文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生活为背景,不拘泥于教材,妥善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加工。
教学围绕日常都接触的“温度”这一主题,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负数产生必要性,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学习读、写零下温度;引入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从观察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及情境图,读出、标出温度,感受温差,体会温度高低比较的方法;在学习如何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时,从两个零上温度的比较开始,逐步过渡到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由易到难,渐进突破。最后通过层次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将全课在学生兴致盎然、意犹未尽的状态下推向高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发现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再通过读写零下温度的大小,体会负数、负号的特征,从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负数,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建立负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负数,要建立负数的概念不太容易,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遥远而陌生。课前,通过布置学生调查各地气温,对零下温度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这节课就是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将生活常识转变为数学知识。在学习进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关——如何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这是全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搭建阶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温度情境会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能正确读写;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理解正、负数和零的关系。
2、能力目标:经历运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的过程,感受引入负数的合理性和简便性,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正负数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认识正负数在现实世界中的价值;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温度,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小组准备的自制简易温度计学习卡。
学生:学习卡、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中,感知负数
1、借助情境,激发兴趣,感知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揭示课题,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设计意图: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借助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课前调查气温,为负数的引入积累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
(一)借助温度计,认识正负数。
1、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借助课件展示,问:你怎样表示5℃和零下2℃?你对它们有什么认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这两个温度,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引导小结: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以0℃为分界线,用正负数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让学生经历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感知数学符号的简洁美,体验数学语言的魅力。)
2、读写温度。
(1)、教师介绍正负号,强调它与加减号的区别,引导学生读出:-2℃读作零下二摄氏度,+5℃读作零上五摄氏度或五摄氏度。
教师引导学生置疑发现,正号可以省略,表示的意义相同;但负号则不然。
(2)、请学生多媒体课件动画出示的几个温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并进行检验、小结。
3、在温度计上标出温度。
(1)、介绍并认识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
课件出示不同的温度计,让学生欣赏。
教师问:温度计有哪些部分组成?温度计上的数据有什么规律?你怎样教会别人认读温度计?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后师生总结。
课件展示,让学生根据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读出的温度,巩固温度的读法。
(2)、教师置疑,我们能准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能不能用圆点在温度计上标出5℃和-3℃呢?学生答后课件展示。
学生在教师准备的学习卡温度计上,将课前调查的几个城市的气温用彩色笔标出,并在边上注明数据。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反馈后评议。
4、计算温差。
教师置疑,5℃和-3℃,它们相差几度?学生个别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借助温度计,感知温度的高低,描述出温度的变化,并指明什么叫温差。
让学生实践,独立计算温差:利用学习卡温度计,感知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感知并计算温差,填写在学习卡的表格中。
总结几种不同的情况: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零上和零下温度的温差计算方法,着重强调用数格子的方法。
借助温度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轴,帮助理解正、负数与零的关系。
(二)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1)、教师置疑,5℃与20℃比较,哪个温度低?学生很轻松地回答。
(2)、师:将这两个温度前面添上负号,表示什么意义?你会比较-5℃与-20℃,哪个温度更低更冷吗?出示课本第85页练一练的第1题。
课件出示两个温度下的着装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比较出-5℃与-20℃哪个温度低?
(3)、出示几组同步练习,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
(4)、比较后,引导学生总结三种不同情况的温度大小的比较:两个零上温度、两个零下温度、零上和零下温度。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知、常见的物品引入课堂,让学生以之为载体,形象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通过真切的生活经验感受,借助温度计轻松掌握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并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感受正负数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中,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发现者、探究者、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生机盎然。】
三、在分层练习中,理解负数
1、基础训练。
(1)、填一填。
A、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气温是零上126℃,记作( ) ℃ ,夜间平均温度是零下150 ℃ ,记作( ) ℃。
B、某天早晨气温是-3 ℃ ,到中午气温是2 ℃,那么气温升高( ) ℃。
(2)、辨一辨。
A、- 2 ℃读作零下二摄氏度或负二摄氏度。 ( )
B、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数字越大,温度就越高 。( )
(3)、选一选。
十一月份,上海的小芳去长春的外婆家,上海当时的气温为5~17 ℃,长春的气温为-5~5 ℃,途中小芳会感到气温逐渐( ), 到了长春要及时( )衣服.
A.升高 B.降低 C.添加 D.减少
(4)、答一答。课本第85页第2题。
2、能力训练。(题略)
【设计意图: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深刻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在练习时,设计、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尽情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让课堂充满活力。】
四、在欣赏质疑中,畅谈收获
1、欣赏数学故事——负数的历史。欣赏后让学生谈谈感想,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数学课中渗透思想教育。
2、教师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有关负数的什么知识呢?
【设计意图: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既发展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五、在回归生活中,应用负数
1、收集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现象,与同学相互交流。
2、阅读课本84页的内容,完成第85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设计意图: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布置作业,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温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温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例名称,执教教师,指导教师,课 型,年 级,教材版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温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七 生活中的负数1 温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七 生活中的负数1 温度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活实际,感知负数,活动引思,探索交流,互动解疑,总结认知,练习测试,评价整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