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生导学案
教师课堂引导
科组讨论
温故知新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a+b=b+□ (a+b)+c=□ +(□+□)
25×4=□ 4×25=□
复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集体背字母表示的分式。
二、自觉讨论、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 )页,合作完成下面以下问题:
1.4×25=25×4,观察等式,我发现等号两边,( )不变,( )也不变,( )变了。像这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不变,这叫乘法( )。
2.(25×5)×2=( ),25×(5×2)=( ),我发现了:
(25×5)×2○25×(5×2)。像这样,三个数相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
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举例子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展示质疑
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我知道了: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不变,这叫乘法( ),用字母表示为( )。
2.三个数相乘时,先把前两个相乘,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用字母表示为( )。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闯关练习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添适当的数或字母。
a×(□×c)=(□×b)×c
25×7×4=□×□×7
(37×25) ×4=□×(□×4)
2×8×5×125=(2×□) ×(□×□)
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到本子上,再抽名回答。
五、测评提升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9×4 7×125×8 125×24
45×7×2 20×88×5 25×12
2.某果园有8行桃树,每行有36棵,如果每棵能结125个桃子,这些桃树共能结多少个桃子?
师强调:能简便就用简便计算,并要说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探究体验,随堂练习,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解惑,当堂检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4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究体验,经历过程,课末总结,梳理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