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气体交换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了解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能力目标: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直方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习探究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在学习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气体交换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
实验一;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
实验设计思路:瓶瓶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即实验。实验生活化,简单化的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感觉生物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利用身边的材料可以降低实验本钱,节省仪器药品,让学生做个有心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生物学教师一般所教班级较多,往往课程连上,要把正规的实验搬到几个班级轮流演示,困难不小。所以就要合理设计实验,在实验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实验用具要轻便易得,易搬动,不受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课外可操作性强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操作简单,但是容易出现如下几个问题:〔1〕吸气和呼气的缓慢程度学生不容易把握,容易把石灰水吸入口中,或者把石灰水从管中吹出。〔2〕使用的是试管,底部是圆的,学生操作的时候需要用试管固定架。因此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良。
实验目的:分析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含量的变化,说明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废弃的眼药水瓶,空圆珠笔芯,矿泉水瓶
实验操作步骤:
1、装配实验装置
2、用口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呼气和吸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的橡皮管;呼气的时候夹紧A的橡皮管
3.记录两瓶中石灰水的变化,结合资料中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二:测量肺活量
实验设计思路:一台精密的肺活量计十分昂贵,学校条件所限,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可以自己制作一台简易的肺活量计,而且保证了学生上课有充足的实验装置。这种自制的简易肺活量计能弥补教学仪器的缺乏。它不仅可以应用教学中,还可以在学生成长各阶段的体育课中使用〔进行体质测量〕。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测量记录,统计全班同学的肺活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长变化,还可以分析同班同学性别、年龄、自身健康情况及参加体育锻炼对肺活量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肺活量,懂得体育锻炼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实验器材:自制的肺活量计
实验操作步骤:
利用学生自制的肺活量计,每人连续测量3次,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肺活量的数值,将小组测量的数值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自制教具:
制作材料
容量为4~5升大塑料瓶(透明);胶皮管;水槽。
制作原理
肺活量是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出的气体容积。由于人体呼出的气体密度比水轻,在水中会上升,所以可以用“排水法〞制作简易肺活量计。在塑料桶中装满水后倒过来放在水中,通过导管向桶内吹气,利用气体上升把桶底的水排出、水受重力自动向下流而水面下降的原理,可以进行肺活量测量。人体吹出气体的体积,就是桶内被排出的水所占的体积,即桶内被排空局部的容积。
制作方法
标画刻度
〔1〕将塑料桶清洗干净。
〔2〕把塑料桶正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量杯量500ml 水倒入塑料桶中,待水面平静后,在凹痕平行的两个面中央,用直尺刻度边与水的平面平行,用记号笔分别画出1.5cm 长的横线与水面水平重叠。〔实际操作中要根据笔尖的粗细调整直尺刻度边与水的平面之间平行的距离,要让画的刻度线与水面水平重合,以减少误差。〕
沿桶身分别在画出的两条横线的右端垂直画一条竖线,接下来应在垂直竖线的左边分别画水平刻度线,具体做法是:量100ml水,倒入塑料桶中,待水面平静后,画出1cm 长的横线与水面水平重合;再倒入100ml水,重复以上操作,只是在1000ml、1500ml、2000ml、2500ml、…… 刻度处用1.5cm 长的横线 ,其余用1cm 长的横线。一直画到5000ml 刻度线处为宜。
四、使用方法
1. 在平底盆中装如入小半盆水,把支架放入盆中。
2. 将塑料桶装满水,把盖儿拧紧后,倒扣入盆里放到支架上面,让桶嘴浸入水中后,再拧下盖儿,将直角玻璃管插入桶嘴,并调整塑料桶保持垂直。
3. 手持吹嘴,站立深深吸气至最大限度,双唇紧含吹嘴玻璃管,徐徐向桶内吹气,不要让气外漏,截止到不能再吹为止。沿水平位置读取刻度所对应的值,这个值就是所测得的肺活量。 〔在进行体格检查中的肺活量测试,测试者需要测量2~3次,每次间隔30秒以上,再次测试,记录时取最大值。〕
4. 作为吹嘴使用的玻璃管,每个学生使用后,都应让唾液从直玻璃管中流出后清洗干净,再用酒精严格消毒,才能由下一个人使用。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了肺,那么,外界气体进入肺部以后,气体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肺泡内气体交换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体交换?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气体交换
学生完成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答复: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可以看到A中有气泡产生。
2.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B试管中的石灰水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仔细阅读表中数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
观察思考,内化形成知识体系。
出示改良后的“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提出实验要求及考前须知。
组织学生讨论:
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B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A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
出示“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
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样用事实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比氧气少,只是相对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而言,其含量相对增加了。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值。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大,说明运动与呼吸是有影响的。
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学生测定其肺活量。
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由学生自己测定、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用数据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比直接给出数据或直接讲道理更有效,学生更能信服。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 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将两节课的重点内容归纳,使分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中第3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第7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2节 人体的呼吸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3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第7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2节 人体的呼吸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PPT课件,思维导图,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2节 人体的呼吸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体呼吸系统,呼吸运动,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