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2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69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项训练习题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27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28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30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3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32 试卷 0 次下载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29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29,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放在膝盖还是拿在手中,是______还是随便翻翻,( )。为什么?往深里说,涉及阅读时的心态,还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的讲究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_______,不太容易受骗。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______,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______精神。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开朗 邯郸学步 怀疑
B.道貌岸然 开阔 邯郸学步 质疑
C.正襟危坐 开阔 胶柱鼓瑟 怀疑
D.道貌岸然 开朗 胶柱鼓瑟 质疑
答案 C
解析 第一空,“正襟危坐”与“道貌岸然”都有神态严肃之意,但“道貌岸然”含贬义,用于嘲讽人,不符合语境。第二空,“开朗”也有“开阔”的意思,但“开朗”还有“明朗”之意;文中与“眼界”搭配,用“开阔”比较恰当。第三空,“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而“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根据语境,用“胶柱鼓瑟”比较恰当。第四空,“怀疑”指心中存疑,“质疑”指提出疑问;文中与“精神”搭配,用“怀疑”比较恰当。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的心态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B.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C.阅读效果的好坏与阅读的心态相关
D.阅读的姿态好,阅读效果自然就好
答案 B
解析 本句上文谈的是“阅读时的姿态”,下文指出“都与阅读效果有关”,据此可排除A、C两项。文本没有涉及阅读的姿态好与不好的问题,可排除D项。故选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往深里说,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
B.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的讲究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
C.不但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
D.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
答案 D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可把“往深里说”移至“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前。B项搭配不当,可删去“的讲究”,并把“还有”中的“有”改为“关涉”。C项成分残缺, 可把“不但”改为“这”。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握紧拳头,只是为了让力量凝聚,你若有一颗不挠的心灵,胸中就会有一个强悍的世界。②闭上眼睛,只是为了让心灵飞翔,你若有一颗求真的红心,身边就会有一片神奇的天地。
二、文化常识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
B.部伍,即“部曲行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部队。
C.典试,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由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
D.归葬,指归葬本土,是我国古代丧葬的一种重要习俗。因从军、仕宦等原因亡故外地者,亲友要将其灵柩运回故乡。实在无法归葬本土的也要在灵柩上写明籍贯,表示不忘故土。
答案 C
解析 C项混淆了“殿试”与“典试”的概念。“典试”是指主持考试,“殿试”为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三、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作者泛舟于江面,随意飘荡,自由自在的情景。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写了古代劳动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早起晚睡、日日不息的辛劳。
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39,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37,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组合练28,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