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四 江山代有才人出——咏怀古人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四 江山代有才人出——咏怀古人,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妃曲
[宋]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黄金杆拨”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
B.弹琴劝酒之时,还有余暇眼看飞鸿,此从容淡定正与“春风手”相呼应,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
C.留北的侍女听了垂泪,南归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
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答案 B
解析 B项眼看飞鸿表现的是思乡之情,故不可能“从容淡定”。
2.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③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①路
[宋]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②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 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几位士兵带着弓箭,策马奔驰,以打猎掩人耳目,在暮色中进军黑山头。
C.词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D.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词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答案 B
解析 “掩人耳目,在暮色中进军黑山头”不符合词意,弓箭骏马烘托出骑士的飒爽英姿。
4.词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闲愁”?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的“闲愁”其实是对当朝执政者的辛辣讽刺。词的下片先着力渲染国力的强盛、人才的众多,但执政者还是以一个弱女子的和亲来谋求和平,貌似强大的国力与以弱女子谋求和平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讽刺犀利。词人借古讽今,借汉代的故事,讽刺宋代统治者的软弱,意味深远。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逾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 ①文廷式(1856—1904),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jūn):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词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词人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答案 B
解析 “表现了词人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词中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
6.这首词的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吊古伤今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②对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令人惊心。③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懑。词人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并遭打击。
Ⅱ 怀诸葛亮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所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的“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
B.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这两句诗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C.尾联感叹后主不肖。尾联表现了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之情。
D.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答案 B
解析 B项“嘲讽”错。颈联意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叹惜刘备功业不能卒成。
2.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境界雄阔绝伦。“天下”“千秋”等字,写出了“英雄气”至大无垠,万古长存。这样遣词用语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臆。②用典不着痕迹。“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说过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诗仅添一“气”字。③意在言外,旨意深远。“尚凛然”写出了千秋之后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凸显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寄托了诗人的敬仰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筹笔驿①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军令。③储胥:军用的篱栅。④上将:诸葛亮。⑤降王: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它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的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答案 A
解析 “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
4.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②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实现)的苦闷之情。
(2)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②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表现了曹操的意气风发。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D.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答案 D
解析 从全曲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上看,全曲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慕,有描绘而无“比较”。
6.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阿鲁威的《蟾宫曲》都写到赤壁之战,对赤壁之战归功于谁的问题,苏轼和阿鲁威的看法是否相同?两首诗的感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苏轼和阿鲁威的看法不相同,苏轼认为该归功于周瑜,阿鲁威认为是孙权。
(2)两首诗的感情也不大相同,阿鲁威的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王昭君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大汉60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她是怎样的放弃才换来了匈奴与大汉的和平共处,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建议用时
约30分钟
实际用时
____分钟
主题解说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是忠君爱国治世能臣的优良典范。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夙兴夜寐,辅佐幼主,使得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蜀国这位贤才大加赞扬,用诗词来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十 笔端穷造化——画壁楼台歌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九 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兄弟情深,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二 传统文化阅读•古诗词 群诗通练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父之诫,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