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什么是周长教案设计
展开《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三年级
2、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3、课时: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45页的内容,《什么是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掌握周长,最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出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出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感爱、体验周长。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课前准备]
(1)捡拾2片树叶。
(2)直尺或三角尺,毛线或细绳、卷尺。
(3)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部分实物(如树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以及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活动教学法。
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知道喜欢秋天吗?(课件出示深秋风景画面)
生:喜欢
师:是的,多么美丽的秋天呀!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一片片飘落的树叶可成了小昆虫的运动乐园。看!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正准备运动呢!想知道它是怎样运动的吗?(想)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件出示: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秋景,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动态演示小蚂蚁在树叶上爬行的有趣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蚂蚁爬行路线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感知树叶的“一周”。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刚才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它爬的轨迹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一周。
师:怎样才算一周呢?现在再来看一遍,小蚂蚁是从哪里开始爬的?在什么地方爬?爬到哪儿结束的?(边放课件边说)(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树叶的最外边线爬了一周后再回到起点(强调回到起点才算一周))这就是小蚂蚁刚才爬过的路长。我们认真听听小蚂蚁想跟我们说什么?(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听了小蚂蚁的话,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什么是周长。(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同时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有较好的作用。通过观察小蚂蚁两次爬树叶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楚的辨析出什么才是完整的一周,给后面理解周长做好生活经验的铺垫。
二、教学新授
(一)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摸一摸手中树叶的周长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从哪里开始的,又是在哪里停下来的?(强调从哪摸起,到哪结束,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表面的周长。)
(二)揭示课题“什么是周长”
师:正在此时,瓢虫红红和瓢虫黄黄也跑来凑热闹,它们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经常锻炼身体,小蚂蚁指着树叶说:“今天,我们三个就一起来比比谁跑得快。”(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沿着一片完整的树叶的边线跑一圈,谁快谁就得第一)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
黄黄先跑,它从树叶的中间穿过去了,说:“我跑完了,我最快!”
红红听到黄黄这么一叫也停了下来,而小蚂蚁还在继续跑着,最后跑完了整片树叶。
师:谁是冠军?
生:小蚂蚁。
师:为什么黄黄和红红这么快也做不了冠军?
生:它们没有按照比赛规则来跑。
师:那么,怎样跑才是整片树叶的周长?
生:黄黄要沿着最外边缘线跑完才算一周,红红要把剩下的跑完才是一周。
师:观察真仔细,我们说的一周要在封闭图形里,刚才小蚂蚁跑的轨迹就是一个封闭图形。
(三)描一描
师:你们手中的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一周边线?感受它们周长的长短吗?(学生描出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的活动,加深对“一周”的理解。并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找一找
师:不仅仅树叶的表面有周长,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跟你同桌一起在你身边找一找吧。(学生相互指出所找物体的周长,并指名上台说一说)
师:刚才你们找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 一周的长度),你们都找得很仔细,现在请你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练习纸上描)
(课件出示)瞧,这时粗心的黄黄想请大家帮它看看自己哪个图是对的。(找出车的错误之处,再次强调周长在封闭图形才有,它不包括图形的内部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哪个图错误的,并从中引出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的直观表象。
(五)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质疑:师手上拿着一个用小棒拼成的三角形问: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生:有
师:现在,老师将接头打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动脑筋想一想。
生1:我认为有。
生2:我认为没有,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
师:你的想法真好!封闭图形有周长,不封闭的图形没有周长。
小结:什么是周长?
(课件出示后,齐读,板书:或封闭图形 周长)
师:现在,你能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明确: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六)量一量,算一算
师:看,红红和黄黄遇到难题了,请你来帮帮它们吧。
1、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呢?(方法一:绳测法)
生:用尺子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师:对了,先用绳子测量,再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现在请你们同桌两个人一起合作。
测量完后,再请学生上台演示,并汇报测量结果。
2、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怎么测量?(方法二:直尺测量法)
生:直接用直尺测量。
师用尺子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学生记录,再算周长。(引出求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将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加起来)
3、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方法三:滚动法)
师:以上三种测量方法,你记住了吗?你认为哪种测量方法最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
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师:经过这一操作,红红看到大家这么起劲,就忍不住的说:“我要考考你们,来闯关吧!”
(一) 第一关:小蚂蚁给下面图形画的周长对吗?为什么?
(1)不对,画多了 (2)不对,画少了
(3)不对,不是在边线上画 (4)对
(二)第二关: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教师先示范第一个图形的数法,引导学生先描出图形的周长,再数共有几小段,就的它的周长。(学生独立完成余下的两个图形)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5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课后能及时的复习。
五、布置作业
完成书本45、46页。
六、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七、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呆板、单一、枯燥的学科知识利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具有强烈感观的呈现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主要突出在以下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活力,为课堂教学拓展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三只小昆虫的赛跑,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出树叶的周长、测量圆的周长、计算数学书的周长等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创设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实验过程等通过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进行呈现,创设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效率,不但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丰富,而且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课堂教学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4、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节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1 什么是周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五 周长1 什么是周长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贴近生活,体验物体的周长,动手操作,前后呼应,全课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什么是周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什么是周长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操作,感知周长,合作探究,测量周长,闯关练习,巩固新知,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什么是周长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 什么是周长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自主,深化练习,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