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优秀课时练习
展开
3.4平均速度的测量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 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 甲、乙两辆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辆车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 前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C. 甲车相对乙车向东运动,之后甲车相对乙车向西运动
D. t时,甲、乙两辆车之间相距
-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匀速运动
D. 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 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使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选项中能正确描述出甲、乙汽车的大致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探究小车运动时速度的变化,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通过AC段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AB段的路程
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
-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象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 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下滑全过程的数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下滑通过的距离是62cm
B. 秒表读数是35s
C. 让斜面粗糙一些可以让小车下滑得慢一些
D. 斜面越陡,小车下滑得越慢
- 龟兔赛跑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请仔细阅读这幅反映新的龟兔百米赛跑的图象,则根据这幅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B. 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C. 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 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 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图象,判断对应的图象哪个是正确的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A、B相遇,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 选填“”“”或“”,P、Q间的距离为 m。
- 测量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______ 和______ 两个物理量
-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__运动;第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此时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
|
-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图如图所示可知,乙车速度为 ;时,甲车在乙车前方,乙车追上甲车需要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如图所示,甲图是匀速运动物体的图象,请你根据甲图在乙图中画出同一物体的图象。
- 移一列火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请在图、两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的运动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停表一块、长木块一板、小木板一块。
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经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 在“探究某同学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的实验中:
提出问题:该同学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________:速度始终不变;速度越来越快;起跑时速度较慢,中间一段速度较快,最后一段速度变慢。
实验方案:在操场的跑道上测量一段长的距离,并将它平均分成4段,四位记时员分别记录该同学跑步通过、、、处的时刻。
实验原理:________,所需的测量仪器:________和________。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路程 | 10 | 20 | 30 | 40 |
时刻 |
分析论证: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出该同学各段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从起点到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从处到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从处到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两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 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小刚骑车的速度。
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 某实验室为了研究刹车距离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运动所行驶的距离与反应时间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的时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以下数据.设在实验中,每次刹车时车速相同,刹车系统的制动力大小不变.
反应时间 | ||||||
刹车距离 | 57 | 59 | 61 | 68 | 73 | 78 |
请用作图法画出刹车距离s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请利用图线确定实验中汽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
- 如表所示是某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徐州 |
到站时间 |
|
| |||
发车时间 |
| ||||
里程 | 0 | 84 |
| 300 | 648 |
列车从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另一趟列车从上海至常州段的平均速度为,从常州至徐州段的平均速度为其图像如图所示.
它们的大小关系_______填“”“”或“”;
若某同学由此计算上海至徐州的平均速度,该计算方法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A正确;
BC、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的路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根据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据此对A做出判断;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据此对BC做出判断;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D做出判断。
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在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甲乙两车的运动状态;
根据图象得出前3s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车的运动速度,然后比较;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当时,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然后结合两车开始运动时的相距的路程综合分析解答。
【解答】
A.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车车运动的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其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由图象可知,前3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乙车运动的路程为,
则甲车的速度;乙车运动的速度,
比较可知,前3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错误;
C.甲、乙两辆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甲车相对乙车一直向东运动,故C错误;
D.当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乙车通过的路程;
由图象可知,两车同时运动,且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
故甲、乙两车相距,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错误;
B、因,甲车初速度不为0,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也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错误;
C、甲、乙都以匀速运动。故C错误;
D、甲、乙都以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以及观察、分析图象的能力。
分析甲、乙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两车的运动状态,然后对照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
由图可知,甲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图象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乙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其图象应该是一条斜线;
由图可知,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说明甲车内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甲车开始时的图象应该位于乙车图象的上面;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故错误;
已知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由图可知,则AC段的平均速度,故正确;
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正确;
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时,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物理规律以函数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
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图象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此图象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涉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通过的路程可从图中直接读出;
秒表读数时应先读分针,再读秒针;
斜面的粗糙程度及坡度都影响小车下滑的快慢,越慢越容易计时;
【解答】
A.小车下滑通过的距离是,故A错误;
B.由秒表指针的位置可知,时间不到30s,故读数是5s,故 B错误;
C.让斜面粗糙一些可以让小车下滑得慢一些,容易记录时间,故C正确;
D.斜面越陡,小车下滑得越快,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看图象的能力,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需从图象中判断出速度、路程随时间的变化。
观察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是前进的路程,横坐标表示的是运动的时间。图象上点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此点的速度。观察图象,判断对错。
【解答】
A.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秒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乌龟输了,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图象上是两图象的交点,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相遇三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兔子用的时间短,根据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A物体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因此A物体是静止的;B物体的路程随时间成正比例增加,即B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A、图中A物体做匀速运动,B物体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B、图中A物体做加速运动,B物体做减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图中A、B两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图中A物体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路程--时间图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斜线表示物体处于运动状态,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应学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是运动学中常见的考题。
11.【答案】
9
【解析】略
12.【答案】路程 时间
【解析】
【分析】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公式适用于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一定要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才能准确的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测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时间,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秒表。
故答案为:路程;时间。
13.【答案】匀速直线;速度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甲是静止不动,乙是匀速直线运动。
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
图象的纵轴是速度,横轴是时间,所以这是一个速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在任何时间内,速度都是一定的,即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在3s时,甲和乙相交,说明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速度。
14.【答案】 72
40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根据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通过的距离的关系列出等式。
根据图象,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乙两车的速度;根据乙车追上甲车时两车通过的距离的关系列出等式求解需要的时间。
【解答】
解:由图可知,时,,,
则,,
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的时间为,则根据题意可得:
,即,
解得,。
故答案为:72;40。
1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由图象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再画出图。
本题考查对图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时应加强对图象的掌握。
【解答】
解:由甲图可知,物体路程均匀增加,故为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物体在3s内路程为6m,故物体的速度为。
则在图象中是过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所示:
1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作图,较为简单。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是定值。
【解答】
根据他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中纵坐标表示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且速度为定值,故作图如下:
。
17.【答案】解:刻度尺 较小
【解析】略
18.【答案】猜想与假设 刻度尺 停表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该同学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起跑时速度较慢,中间一段速度较快,最后一段速度变慢。
【解析】解 :
根据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可知,提出问题之后的步骤应该是猜想与假设,即猜想该同学的速度变化情况。
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速度的变化,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该同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该同学通过某一段路程的时间。
由表可知,该同学从起点到处所用时间为,平均速度为:;
由表可知,该同学从处到处所用时间为,平均速度为:;
由表可知,该同学从处到处所用时间为,平均速度为:。
见答案
19.【答案】甲物体的速度。
乙物体的速度,
两物体相遇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解析】略
20.【答案】解:小刚骑车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
步行速度;
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
答:小刚骑车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为24m。
【解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骑车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小刚骑车的速度;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所经过的去哪不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小刚步行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小刚步行的速度;最后利用公式求出在步行期间20s内通过的路程。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关键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难点是对图象的分析。
21.【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结合表中数据,横坐标对应反应时间,纵坐标对应刹车距离,用描点法即可绘制出图像.
由图可见,图像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这两个点之间的时间, 所以汽车刹车时的速度为
22.【答案】解: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上海到南京的路程, 所用时间, 平均速度.
从苏州到常州所用时间,所以从苏州到常州的路程
.
错误
【解析】见答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课一练,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84s, 3m/s; C、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光的折射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光的折射同步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