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712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2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712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7.2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712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原创】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1学年二、弹力、力的测量优秀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二、弹力、力的测量优秀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5cmB,2 NB,【答案】A,【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2弹力力的测量同步练习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如图所示,运动员被形变的撑杆弹起来,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员是施力物体 B. 撑杆是施力物体
C. 撑杆发生弹性形变 D. 运动员是受力物体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正好对齐9N刻线,则该物体的重力:A. 一定等于11N
B. 一定等于9N
C. 一定小于9N
D. 一定大于11N
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B. 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
C. 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
D. 图乙中弹性绳的伸长量比图甲的大一只弹簧测力计上挂了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若将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测力计的钩,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A. 小于G B. 大于G C. 等于G D. 无法确定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使用,不得倾斜
B. 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大的力
C. 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D. 使用前不必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为了较准确地测一个大小约为的力,应选用下列哪个弹簧测力计A. 量程为,分度值为 B. 量程为,分度值为
C. 量程为,分度值为 D. 量程为,分度值为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 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 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一根弹簧不受力时长4cm,若在弯钩处加上竖直向下的5N的拉力,弹簧伸长了5cm,若加上15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弹性范围内,此时弹簧的长为A. B. 15cm C. 19cm D. 有一把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则手拉弹簧的力是A. B. C. D. 无法判断如图,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提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A,物体未被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则物体A所受的重力
A. 等于15N B. 大于等于15N C. 小于等于15N的 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如图所示,则图甲、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______N,______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该调零,在完成摩擦力测量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该在______“水平”、“竖直”方向调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N。
开春以来,我区少雨,多地出现干旱现象,4月9日夜间采取发射火箭弹人工降雨。火箭弹离开炮口快速飞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状态,火箭弹离开炮口时对炮口有一个相反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在实验室中测力的工具是______。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如图,用水平力将弹簧压在墙壁上,画出弹簧产生的弹力示意图。
在图中作出小球所受的的弹力。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为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次实验。实验次数1234567拉力钩码总重O123456弹簧伸长量O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
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
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
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______填写序号:
实验方案中“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______和______均相同的两根不同弹簧;
实验方案中需要研究和比较的两个物理量是______和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如图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
如图所示,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变形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跳板发生的形变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弹性形变,理由是:______。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处不在的弹簧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克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是_________.拉力0 弹簧长度456789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_________短文中实例除外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运动员被形变的撑杆弹起来的过程,撑杆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对运动员施力所以撑杆是施力物体,运动员是受力物体。
故选:A。
从运动员被弹起可以判断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了,运动员是受力物体,则施力物体是撑杆。
本题考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判断容易出错。
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质。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弹簧相连的挂钩受到的力的大小;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再提着挂钩时,挂钩受到的力应该是物体重力和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之和。
【解答】
解: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拉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9N。
故选:C。 3.【答案】B
【解析】解:ABC、弹性绳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性绳和将弹性绳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性绳,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性绳的力和弹性绳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的,故B正确,AC错误;
D、两种情况下弹性绳受到的拉力相等,伸长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性绳的力和弹性绳拉人的力大小相等,根据弹性绳的拉力相等判断两种情况下人的拉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簧,效果一样。
4.【答案】B
【解析】解: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测力计外壳、拉环等的重力都由弹簧来承担,会在测力计上显示一定的示数,从而使最终的测量结果偏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除弹簧外,还包括外壳、拉环等,这些都有一定的重力,如要倒过来使用,这些重力都会由弹簧来承担,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搞清弹簧测力计外壳、拉环等的重力由谁来承担?会不会在刻度盘上显示示数?是正确判断此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竖直方向的力,也可以测量其它方向的力,所以此说法错误;
B、弹簧测力计都有自己的量程,不可以测超过量程的力,所以此说法错误;
C、测量时,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主要是为了防止弹簧与外壳发生过多的摩擦,从而影响测量,所以此说法正确;
D、使用前弹簧测力计必须调零,否则会影响读数的结果,所以此说法错误。
故选:C。
弹簧测力计是物理学中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它有特定的使用规则,对照规则要求,我们可以判断上述说法是否符合要求。
弹簧测力计非常常用,它的使用规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选择弹簧测力计时,量程一定要大于被测的力才行,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在量程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再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分度值的弹簧测力计。
在选择弹簧测力计时,要考虑两个因素:量程与分度值,所测的力一定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同时为了测量较准确,分度值一般选择较小的。
【解答】
A.量程大于6N,分度值相对较小,故A是最佳选择;
B.量程太小,不能使用,故B不能选择;
C.量程大于6N,但分度值相对较大,故C不是最佳选择;
D.量程大于6N,但分度值相对较大,故D不是最佳选择。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弹力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解答】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另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水提水桶时,手对水桶施加了力,同时水桶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水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属于弹力,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解题关键是运用“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由题知,,,;
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得:
所以,
解得:,
所以弹簧的长度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解: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0,且一定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如果地面对物体没有支持力,说明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重力也是15N;
如果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说明支持力和拉力之和等于重力,此时重力大于15N。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物体重力大于或等于15N。
故选:B。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所受合力为0。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重力可能的范围。
此题考查了受力分析,知道静止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0,是正确解答的基础。
11.【答案】5 5
【解析】解:甲图中,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应为5N。
同理,乙图中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时,右端受到的拉力为5N,左端也是5N,示数也应为5N。
故答案为:5;5。
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得出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从而得出测力计的示数,同时涉及到了定滑轮的特点。
12.【答案】水平
【解析】解: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拉动物体,所以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之前,应在水平方向调零;
由图可知,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弹簧秤的分度值为,指针指在的刻度上,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水平;。
使用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如果不在则要在测力的方向上调零;
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所示的指针位置读数。
此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难度不大。
13.【答案】运动 相互 弹簧测力计
【解析】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火箭弹在火药推力的作用下离开炮口快速飞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弹在火药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同时离开炮口时对炮口有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的作用;
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运动;相互;弹簧测力计。
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基本工具。
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及弹簧测力计的用途,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4.【答案】5
【解析】解:
因弹簧处于平衡状态,即弹簧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左右两边分别对弹簧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都为5N,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故答案为:5。
当弹簧测力计受到平衡力时静止,在挂钩和拉环上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时,测力计示数显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定滑轮的工作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得出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从而得出测力计的示数,同时涉及到了定滑轮的特点。
15.【答案】解:弹簧被压缩,弹簧要恢复原状,弹簧对手和对墙壁都产生了弹力作用,弹簧对手产生的力水平向右,手是受力物体,弹簧对墙壁产生的力水平向左,墙壁是受力物体,如图。
故答案为:如上图。
【解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本题要正确理解弹力的概念,是由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对手和墙壁都产生的力。
16.【答案】解:据图可知,此时小球所受的弹力有两个,即线对小球的拉力,第二个是墙对小球的支持力,如右图:
【解析】据图可知,此时小球所受的弹力有两个,即线对小球的拉力,第二个是墙对小球的支持力。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17.【答案】刻度尺 3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
【解析】解:钩码的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需要刻度尺;
分析数据发现,除第3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3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
将表中拉力对应横坐标,弹簧伸长量对应纵坐标,图象如下:
由图象可知,在拉力作用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
故答案为:刻度尺;3;如图;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拉力成正比。
要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因此需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据此确定实验器材;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量越大。
图象中横坐标表示弹簧受到的拉力,纵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根据图象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题考查了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拉力的关系,是中考中常见实验的考查,是考试的热点。
18.【答案】2 材料 粗细 弹簧的原长 对应的伸长量
【解析】解:由题知,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即弹簧的原长不同,所以这是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原长的关系,故是研究猜想2;
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保持了弹簧材料、粗细相同,原长不同;
该探究过程需要探究的物理量是弹簧的原长,比较弹簧的伸长量。
故答案为:;材料;粗细;弹簧的原长;对应的伸长量。
保持弹簧材料、粗细相同,原长不同,改变拉力大小,对比伸长量的大小关系,这是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原长的关系;
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保持了弹簧材料、粗细相同,原长不同;
该探究过程需要探究的物理量是弹簧的原长,比较弹簧的伸长量。
此题考查了学生探究思维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分析问题注意所控制的不变量,改变量引起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19.【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分度值为,指针在1N以下三格处,示数为。
故答案为:。
弹簧测力计读数时首先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弹簧测力计是力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工具,需要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20.【答案】人 是 人不站在跳板上时跳板能够恢复原状
【解析】解:由图可见,压跳板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跳板;运动员施力的效果是跳板产生了形变,撤去这个力后跳板又恢复原状,所以这个力是弹力。
故答案为:人;是;人不站在跳板上时跳板能够恢复原状。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以及弹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1.【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弹簧门或自行车车座。
【解析】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力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弹力 力的测量》同步练习,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5m3的冰和5m3的水相比较,下列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7.2 弹力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二、弹力、力的测量当堂达标检测题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