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1节+力的合成+Word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1720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1节+力的合成+Word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1720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1节+力的合成+Word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1720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1节 力的合成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 ||||||||||||||||||||||||||||||||||||||
学科 | 物理 | 课题 | 力的合成 | |||||||||||||||||||||||||||||||||||
授课人 |
| 授课年级 | 高一 | |||||||||||||||||||||||||||||||||||
教学设计 | ||||||||||||||||||||||||||||||||||||||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1、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ppt展示情境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下图中,两个力与一个力,就“提起木块”这一作用效果而言,相同吗? |
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
图中,两个力与一个力,就“提起”这一作用效果而言,相同吗? 这一作用效果而言,相同吗?它们可以相互替代吗?说出你的看法。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ppt展示生活中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的实例。 |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小组讨论了解力的合成定义和方法。
学生:效果相同,可以相互替换。 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加速对合力与分力等效的理解。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课本获取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生活实例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加速学生的直观体会,渗透思维可视化的思想。 | |||||||||||||||||||||||||||||||||||
二.新课教学 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力的作用效果,求出合力。
|
总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请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自主发言。
|
回忆初中的学习内容,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自主发言。总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
回忆旧知,铺垫新内容的学习,利用图像形象化抽象知识。
| |||||||||||||||||||||||||||||||||||
2.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阅读导学案,根据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 1、探究与思考: 根据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1)弹簧秤拉力的效果是什么? (2)一根弹簧秤和两根弹簧秤如何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2、找规律: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把拉力的方向沿着拉线方向描在白纸上。 (2)两个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用力的图示法在纸上画出这两个力。 (3)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4)得出结论后,改变 和 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3、实验结论: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4、阅读课本“共点力”部分,结合以下图片理解共点力的含义,并体会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 |
若两个分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1)弹簧秤拉力的效果是什么? (2)一根弹簧秤和两根弹簧秤如何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指导学生按照下面的实验步骤,寻找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1)把拉力的方向沿着拉线方向描在白纸上。 (2)两个力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用力的图示法在纸上画出这两个力。 (3)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4)得出结论后,改变 和 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根据学生实验,寻找规律后得出实验结论: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将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就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及平四边形定则满足的条件。
|
学生陷入思考。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设计实验,在设计过程中思考:(1)弹簧秤拉力的效果是什么? (2)一根弹簧秤和两根弹簧秤如何达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导学案,根据实验步骤,寻找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步骤,作图得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总结分析和记忆合力与分力之间满足的规律。
阅读课本,了解共点力及平行四边形定则满足的条件,并将其记录在学案上面。 |
制造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
自主设计,体现实验的探究性,教师指导,有效突破难点。 | |||||||||||||||||||||||||||||||||||
三、规律应用 利用所学规律—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实际问题。 (1)力,方向水平向右。力,方向竖直向上,通过作图求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如何求两个以上的力的合力? 四、合力与分力夹角之间的关系 1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观察两个力的、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着、的夹角而变化,并总结出变化规律。
2、课堂练习 通过PPT播放课堂习题
| 指导学生利用画图示的方法,求两个分力的合力。 对学生进行提示。 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仪器完成探究和思考。
|
利用图示的方法作图,求出题目中两分力的合力。 思考回答问题:多个力的合成──两两逐步合成。 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得出结论:两分力之间的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合力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 |
应用规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提示,冲淡困难,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
五、课堂小结 利用思维导图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引导学生回忆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如板书设计图。 | 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回到教师问题,根据教师总结,和教师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旧知识,理解教学重难点。 | |||||||||||||||||||||||||||||||||||
六、作业布置 导与练43页1-8
|
布置作业 |
记录作业,准备下课。 |
课后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温故知新。 | |||||||||||||||||||||||||||||||||||
| ||||||||||||||||||||||||||||||||||||||
2021学年第3节 力的平衡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力的平衡精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教案,平衡和稳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科版第5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第5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2节 力的分解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2节 力的分解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立依据,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