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2节力的分解+(1)+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3节+力的平衡+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五章+第4节平衡条件的应用+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2)+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2021学年第3节 力的平衡精品教案
展开
力的平衡
一、教学任务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是在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基础上,对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的物体平衡的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有关物体平衡的知识是今后学习牛顿定律等内容的基础,因此不仅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整个高中阶段都是非常重要。
学习共点力的平衡需要以“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知识,以及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为基础。
通过录像、图片等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联系“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的知识以及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通过实验或弹簧秤实验的探究,归纳、总结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
通过课内学习训练交流,巩固对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
(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3)学会应用实验方法研究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4)学会应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共点的三力平衡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感受等效、图示、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
(2)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索过程,感受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共同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愉悦,懂得合作重要,并乐于合作。
(2)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和平衡的条件。
难点:导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物体平衡的概念;二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图片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进而根据实验等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即F合= 0。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和平衡的条件。方法是:从观看杂技表演、叠石表演、平衡术和自然平衡奇石等图片,结合学生的亲身感受,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到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概念。然后,通过分组活动,运用等效、图示、推理等科学方法得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导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过程。方法是:从二力平衡的条件F合= 0出发,以“力的合成”(或“力的分解”)为基础,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得出不在一直线上、共点的三个力的平衡条件同样是F合= 0,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况,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为,F合= 0,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主要环节
本设计可分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相关的设问建立平衡的概念。
第二环节,通过 实验探究,归纳推理、总结出物体平衡的条件。
第三环节,通过学生课件交流活动介绍张衡及其成就,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第四环节,通过应用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七、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点 评 |
通过图片、录像引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录像:平衡大师的表演 板书: 一、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称为共点力。 二、平衡状态: 定义: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回顾一下初中已经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以图片中的高楼,和匀速飞行的飞机为例来分析 板书:三、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 F合= 0 2、 实验探究三个力平衡的条件 用模型引导来猜想假设和设计实验。 进行演示实验
板书:2、三力平衡 1、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 教师:想一想,如果物体受到的是4个力或5个力的作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否还是合力为零? 学生活动:(议论)应用类似研究三个力平衡问题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可得到多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仍是合力为零。 总结: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各力的合力为零,即:F合=0 四、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M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固定在墙壁上,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求: 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各多大? (用合成、分解、正交分解、图解法来解) 2、质量为5.5Kg的物体,受到斜向右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25N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g=10m/s,) 求: (1)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3)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4)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如图所示,如果小球重3N,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0°,求斜面及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 4、如图,皮带运输机把货物由低处匀速运往高处,货物相对于皮带是静止的。 若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 ,货物质量为100kg,求传送带对货物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g取10m/s2)
5、如图所示,木块重60N,放在倾角=的斜面上,用F=10N的水平力推木块,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sin=0.6,cos=0.8)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总结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 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 (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五、平衡和稳度 通过研究如何让胡萝卜站得更稳来研究稳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六、课堂小结 1、共点力2、力的平衡条件3、力的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4、如何增加稳度 七、作业布置 学案作业 |
通过图片、录像引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生活中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熟悉的事例,使学生对平衡有了感性的认识。
回顾旧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初中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提出新问题,将学生置于困难之中,增强渴求知识的意识。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适时性、激励性评价,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赏。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板书规范具体,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示范作用,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3节 力的平衡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3节 力的平衡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
高中鲁科版第5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第5章 力与平衡第2节 力的分解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2节 力的分解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2节 力的分解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确立依据,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