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2节+第3课时+牛顿第二定律+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1)+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2)+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 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3节牛顿第三定律(1)Word版含解析 教案 0 次下载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优质课教案设计
展开
牛顿第二定律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重要地位。本节内容在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观念和心理的影响,即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本节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建立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实验数据的图象处理,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实验结论上升到理论结果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因而,本节课旧知复习要先回忆上节课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非常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根据对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含义。
(2)能从同体性、瞬时性、矢量性和独立性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简洁美。
(2)经历牛顿第二定律四性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含义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独立性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七、教学准备
ppt,实物投影、导学案。
八、设计策略
本节课的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含义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难点是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独立性的理解。导学案通过问题探究层层深入,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去理解,然后课堂上留时间给学生的交流、展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问题探究中穿插课堂练习,考察学生对矢量性和瞬时性的理解程度为本节课增加了很大的亮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水到渠成了。例题分析1引用书上的例题让学生感觉不太困难,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解决,课堂上再展示受力分析图,活跃课堂气氛,另外由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教师适时评价,教学效果会更好的,还有此题也体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例题分析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此题也可以用独立性方法去解决,通过在习题中穿插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学生更容易接受,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旧知复习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问题探究
课堂练习
例题分析
巩固练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问题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用的是那种物理实验方法?
问题2:其中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用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图象,而不是描绘a—m图象?
问题3: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公式。把这个结论表示出来?
一、 牛顿第二定律 1. 内容 2. 表达式 3.1N的含义 4.理解
问题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A物体A,在A内放一表面光滑的质量为mB的小球B,物体A受一大小不变,方向向左的力F,则A和B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问题5.(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受一大小不变,方向向右的力F1的作用,那么物体的加速度a1方向如何?物体做什么运动?
(2)一段时间后,将F1撤去,加速度a怎么变化?物体又做什么运动? (3)在第(2)问的运动情形下,对物体施加了一个向左的力F2,物体仍然向右运动,加速度a2的方向?物体又做什么运动?
问题6.(1)若一物体只受两个垂直的力一个F1=3N,另一个F2=4N,物体质量为1Kg,求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上题中,问F1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少?F2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少?合加速度是多少?
(3)请比较两种算法结果矛盾吗?
1.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则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 B.物体所受合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 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一致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例1.某质量为10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试车,当达到25m/s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50s停下来,(1)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2)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 N,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试车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问题7.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例2.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物体,质量是2㎏,受到互成120o角的两个水平方向的力F1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问题8.还有别的解法吗?
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木块的加速度。
课本第78页问题与练习第2、3、4、5
§4.3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1. 内容 2.表达式 3.1N的含义 4.理解
| 生回答问题 师总结。
生在黑板上展示实验结果。 师作出评价。
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生在黑板上展示。 师作出评价。
师板书
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生在黑板上展示。
师作出评价。
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长总结各小组总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生在黑板上展示。
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小组长总结各小组总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生在黑板上展示。
生回答。
师总结。
生回答。 师总结。
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生在黑板上展示。
师作出评价。
生展示 师作出评价。
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生在黑板上展示。
师作出评价。
生在黑板上展示。 生回答。 师作出评价。
做练习。
例1
| 通过旧知复习回忆上节课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
通过旧知复习为本节课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推导奠定基础。
通过展示容易暴露学生错误之处。
能根据对1N的定义,理解牛F=kma变成F=ma的含义。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简洁美。
让学生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体性,感受到物理学的严谨性。
让学生体会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感受到物理学的严谨性。
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学生回答再次巩固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理解。
通过学生回答再次巩固牛顿第二定律矢量性的理解。
师对学生的分析作出评价,使学生有成就感。
师点拨这道例题也体现了瞬时性和矢量性。
师对学生的分析作出评价,使学生有成就感。
师点拨这道例题也体现了独立性和矢量性。
通过设置这道题目为下节课做准备。
例2
|
十、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通过问题探究设置学生预学的问题和情景,很好的把牛顿运动定律的四性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另外精选典型例题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有效的巩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把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问题贯穿到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有效的建构了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网络,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理解,而且设置的问题都是有层次的,利用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通过课堂讨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的点拨、同伴的互助以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不足之处
问题探究的第2小题关于对独立性问题的理解,题目设置难度偏大,若选用书后的“科学漫步”中的“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较好,例题不选用书上的例题,而是自编一些一题多变的例题效果会更好,我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尽量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为实现高效课堂而努力不懈。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4节 超重与失重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4节 超重与失重获奖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演示,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学生回答,演示实验,GIF动图展示,学生观察并回答,学生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第4节 超重与失重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第4节 超重与失重优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必修1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优质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科版必修1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优质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重点,设计思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