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第1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第2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4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2020·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
    B.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
    D.若该种群为某海洋鱼类,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
    2.(2020·山东聊城高三开学考试)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往往是趋向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或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可增加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C.由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由图甲可知,D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可能会受到破坏
    3.(2020·山西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特点以及在生产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B.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总体数量稳定在K值附近
    C.生物的种间关系可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如作物的合理密植、间作种植及根瘤菌拌种等
    D.当生物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等达到相对稳定
    4.(2020·山东德州高三期末)麝类动物已极度濒危,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到2012年间对某林麝自然栖息地附近圈养的林麝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01年到2012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
    B.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变化类似“J”型增长
    C.适当增加雌性林麝所占比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D.在林麝自然栖息地附近建立圈养场属于就地保护
    5.(2020·全国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为酵母菌在固定容器中140小时内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增长曲线,其中对照组曲线为正常条件下不更换培养液情况下的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甲表示种群增长所需营养物质条件基本不受限制
    B.在60~140小时范围内,曲线丙所示酵母菌数量呈指数增长
    C.曲线甲对应的种群增长率大于曲线乙对应的种群
    D.若实验继续进行一段时间,曲线丁对应的种群数量会下降
    6.(2020·浙江高三开学考试)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可间接反映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
    B.调查结果显示小花草玉梅属于增长型种群
    C.有效洞穴密度与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D.改变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进程
    7.曾经历了由“千里松林”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建国后,历经三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殊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伐木、垦荒使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原沙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B.影响塞罕坝林场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动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从荒丘变为森林,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重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8.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为确保结果精确应做到随机取样
    B.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D.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9.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10.(2020·湖北武汉高三开学考试)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
    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有机肥中的化学能
    11.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规律总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C.“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12.(2020·山东昌乐二中高三期末)如图为某一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
    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
    D.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13.(2020·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期末)下图是城市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净化水体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若鱼、虾大量死亡,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加剧水体污染
    C.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4.(2020·山东日照高三期末)胶州湾是我省传统渔业捕捞区,现今该海域的经济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些甚至枯竭。为了恢复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能量为23 804.42 t·km-2·a-1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 t·km-2·a-1
    D.大型鱼类生物量极低的重要原因是低营养级有较多能量不能流入更高营养级
    15.《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K是指该种群在某一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B.“数罟不入洿池”的意义是为了保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古代时的“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16.如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生物,①②③④⑤代表过程,图2表示鼠摄食后的能量示意图,a、b、c、d代表能量的不同去向。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主要依靠呼吸作用,④主要依靠光合作用
    B.鼠属于图1中的乙,丙被誉为生态系统的基石
    C.a表示鼠的同化量,b可能属于丙的同化量且被甲利用
    D.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则d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17.研究表明,牛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胃中却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所以可以利用富含纤维素的秸秆作为饲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牛与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为互利共生关系
    B.牛消化道中未消化的纤维素会被分解者利用
    C.纤维素分解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的方向是草→牛→纤维素分解菌
    18.(2020·山东济南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某林区在遭受大火烧毁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植物的恢复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林区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程度不断提高,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
    B.该地区植物类群的变化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灌木又被乔木取代
    C.1996年该地区的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D.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过程
    19.(2020·安徽濉溪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D.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0.(2020·江苏镇江高三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B.温室效应是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C.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2分)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20 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请回答: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是主要的蝗灾害虫,它们之间由于存在________而属于不同的物种。
    (2)2020年肆虐非洲的蝗灾,其罪魁祸首是一种栖息在沙漠中的短角蝗虫——沙漠蝗。 决定沙漠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蝻为沙漠蝗的幼虫,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经常采用______法。
    (3)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该食物网中包含了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牧鸡位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牧鸡的食物40%来自沙漠蝗、40%来自蜘蛛,其余来自蛙,那么牧鸡要增加20 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________g。
    (4)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散居型蝗虫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聚居型的黑褐色,蝗虫体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此时期黑褐色蝗虫体内开始合成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从而避免天敌的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
    (5)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22.(10分)(2020·北京,16)北极圈附近的A群岛由众多生态环境相似的岛屿组成,是许多海鸟的栖息地。一百多年以前,北极狐被引入到一些岛屿上定居。几十年后发现,无北极狐岛(W岛)的植物群落无明显变化,而有北极狐岛(Y岛)上较高的草本植物明显减少,苔藓增加。为分析北极狐的引入是否导致植物群落的变化,生态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Y岛的生态系统由岛上所有的生物与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北极狐属于________。
    (2)研究者调查了若干Y岛和W岛的海鸟密度,统计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Y岛上的海鸟密度比W岛________。
    (3)进一步调查发现,Y岛上单位面积的植物干重及土壤氮、磷含量均低于W岛。研究者选择Y岛上的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施肥实验证明了Y岛植物干重较低是由于土壤肥力低所致。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北极狐的引入导致的植物群落变化。
    A.岛屿土壤肥力降低 B.北极狐捕食海鸟
    C.土壤中的鸟粪减少 D.海鸟数量减少
    北极狐引入并定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群落变化。
    23.(8分)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恢复生态学原理,采用多种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面是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__________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增加________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2)草原上的碱蓬、虎尾草、羊草等多种植物,其主要种间关系是________。碱蓬根部细胞液中贮存着大量Na+,使其耐盐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中字母代表生物群落的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种牧草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_。
    (2)能量在食物链(网)中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C生物类群包含图1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未表示出来的生物群落组成还有________,对应图2中的字母________,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上放牧羊的数量要保持适中,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2020·山东青岛二中高三期末)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103kJ)。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103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3)若该湖泊中的某种肉食性鱼类蛋白质含量丰富且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欲在该湖泊某区域进行人工养殖,还需定期投放饵料。此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
    答案精析
    1.B [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eq \f(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A正确;只要是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着,故a点、c点时,种群数量都是增长型,B错误;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由图可知,c点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C正确;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D正确。]
    2.A [从图乙可知,F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年龄组成为稳定型,A错误;从图乙可知,F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值(K值),C正确。]
    3.D [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A错误;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会因为营养物质匮乏、空间不足等因素使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数量逐渐下降,B错误;作物的合理密植没有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C错误;当生物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和优势种等达到动态平衡,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4.D [由题图可知,2001年到2012年间,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因此这段时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A正确;由题图可知,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类似“J”型增长,B正确;雌性个体多,有利于繁殖,即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C正确;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
    5.B [曲线甲呈“J”型,所以曲线甲表示种群增长所需营养物质条件基本不受限制,A正确;指数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按一定的倍数持续增长,曲线呈“J”型,而曲线丙在该范围内,呈直线,不是指数增长,B错误;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达到的种群数量远远大于乙曲线,甲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大于乙曲线,C正确;曲线丁不更换培养液,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代谢废物积累,pH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会下降,D正确。]
    6.B [动物需要栖息地,因此,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可间接反映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A正确;本研究中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与几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调查小花草玉梅的年龄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它是不是增长型,B错误;有效洞穴密度的增加导致了高山嵩草种群密度的下降,可能是高原鼠兔的活动造成了高山嵩草种群密度的下降,因此可推测有效洞穴密度与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C正确;根据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几种植物种群数量关系的调查结果可推测,改变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D正确。]
    7.B [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影响动物类群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错误;从生物多样性价值分析,塞罕坝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人类的贡献主要为间接价值,D正确。]
    8.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如果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后滴加培养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错误;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且身体微小,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
    9.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10.A [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升高,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A正确;“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分解者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没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错误;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机肥中的化学能和其他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11.C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指的是瘠薄土地上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以被农作物利用,提高产量,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A正确;“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B正确;“毋覆巢,毋杀孩虫”指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和过度捕杀,并非为了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C错误;“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尽量使能量流向农作物,进而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12.D [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A错误;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包括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B错误;杀虫剂具有生物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得越多,一般生产者体内杀虫剂含量最少,C错误;人工鱼塘需要不断地投入饲料,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够鱼类食用,所以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D正确。]
    13.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A项错误;若鱼、虾大量死亡,则会通过正反馈调节加剧水体污染,B项错误;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项正确;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项错误。]
    14.C [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固定太阳能总能量为23 804.42 t·km-2·a-1,A正确;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 825.37/23 804.42≈16%,B正确;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15.00+11.94+39.31+1.42=67.67 t·km-2·a-1,C错误;大型鱼类生物量极低的重要原因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低营养级有较多能量不能流入更高营养级,D正确。]
    15.A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A错误;“数罟不入洿池”是指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其意义是为了保证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正确;“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
    16.D [①②③过程主要依靠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主要依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正确;鼠是消费者,属于图1中的乙,丙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表示鼠的同化量,b表示鼠的粪便量,b可能属于丙的同化量且最终被甲分解者利用,C正确;若c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即呼吸作用散失,则d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其去向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和传递给分解者,D错误。]
    17.D [牛与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牛消化道中未消化的纤维素最终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B正确;纤维素分解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能量流动是按照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纤维素分解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食物网的成分,D错误。]
    18.A [结合柱形图可知,林区恢复过程中物种数目增多,抵抗力稳定性会增强,A正确;该地区恢复的过程中,会发生优势取代,但不是取而代之,B错误;1996年该地区已经形成垂直结构,C错误;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会有新物种,D错误。]
    19.A [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A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错误;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说明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生物,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C错误;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错误。]
    20.C [外来物种若导致生态入侵则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得CO2大量增加, B错误;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正确; 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D错误。]
    21.(1)生殖隔离 (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样方 (3)6 三、四 12 800 (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5)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1)沙漠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2)决定沙漠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3)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其中牧鸡处于第三或四营养级;根据题意分析,牧鸡要增加20 g体重,结合题干比例计算可知,来自沙漠蝗的有8 g,来自蜘蛛的有8 g,来自蛙的有4 g,则通过沙漠蝗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00 g,通过蛙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4 000 g,通过蜘蛛这条食物链最多需要水稻和草8 000 g,因此最多一共需要水稻和草12 800 g。(4)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蝗虫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黑褐色,蝗虫体色的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研究发现,此时期黑褐色蝗虫体内合成的具有挥发性有毒物质能使其避免天敌的捕食,这是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体现。(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能够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22.(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2)低 (3)在Y岛选择若干代表性地块,通过适量施肥实验后发现Y岛植物干重有所恢复,与W岛差异不显著 (4) B D C A
    23.(1)演替 自我调节 物质 (2)竞争 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其从土壤中吸水,以适应土壤的高渗透压环境 (3)草的光合作用,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24.(1)随机取样 (2)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不能逆转 (3)人、蟾蜍、蛇、猫头鹰 分解者 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3)图2中的C生物类群为次级消费者,而图1中人、蟾蜍、蛇、猫头鹰都属于次级消费者;图1中的生物类群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分中除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有未表示出来的生物群落为分解者,对应图2中的B,另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因过度食用牧草导致草场逐渐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原上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甚至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因此,在草原上放牧羊的数量要保持适中,其重大意义在于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5.(1)生物群落 (2)367 11.27% 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的饵料中的化学能
    解析 (2)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储存在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中。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463-96)×103kJ=367×103kJ。分析表中的数据,初级消费者同化量为X=(463-96-292-12)×103 kJ=63×103kJ,次级消费者同化量为Y=(63-24.5-29.3-2.1)×103kJ=7.1×103kJ,故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Y/X×100%=7.1×103÷(63×103)×100%≈11.27%。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包括植食性动物的遗体残骸和肉食性动物的粪便量两部分。鼠兔有效洞穴密度(个/625 m2)
    8
    14
    23
    34
    植物种群密度(个/m2)
    高山嵩草
    181
    142
    138
    92
    矮火绒草
    98
    100
    98
    90
    达乌里秦艽
    21
    21
    21
    25
    小花草玉梅
    22
    24
    42
    46
    营养级
    同化量
    (t·km-2·a-1)
    未利用
    (t·km-2·a-1)
    分解者分解
    (t·km-2·a-1)
    呼吸量
    (t·km-2·a-1)

    1.42
    0.42
    0.19
    0.81


    15.00
    11.94
    39.31

    3 825.37
    1 986.70
    547.00
    1 224.00

    23 804.42
    3 252.00
    2 877.00
    13 850.05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463
    X
    Y
    呼吸作用消耗
    96
    24.5
    3.8
    未被利用
    292
    29.3
    3.1
    分解者分解
    12
    2.1
    微量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复习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复习 生物与环境(含答案解析),共1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9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九)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9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九) (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6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六)(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第6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六)(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