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
展开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圆的认识>>
2年级:六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圆>>
5学时数: 40分钟
6单位:胡吉尔台乡中心学校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合作、探究、游戏等活动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发现圆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内容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7—59页的内容。
1.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几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圆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实物或实物图形中引出的 。由于在小学一般不介绍圆的定义,只说明所见实物的外形或图形是圆,所以教学中观察与操作的成份很大。
2.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不仅对进一步学习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3、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4、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5、信息技术运用:本课的教学还着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重点放在设计操作活动上,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新知。像上面教学片断中,学生通过折圆形纸片,领悟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通过画半径、直径,明白“在同圆中半径、直径都有无数条”;通过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发现“同圆中的半径相等,直径也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等。这样把“教师讲授新知,教师操作演示活动”变成“教师设计活动,学生操作活动,领悟新知”,有了学生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的实践活动,有了学生在活动中自悟的学习基石,内化新知,发展提高之目的自然会达到。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
五、同行评价
从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看到: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做数学”的活动中素质会提高,能力就会发展。也终会体会到学数学的成功与乐趣!
教学存在不足:
1、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较多,课堂调控欠佳。
2、没有辅导到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引
入
课
题
大约5分钟
欣赏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请6个小朋友上台做套
圈游戏。(站成一行)
瞧!他们站成一行,比谁先套到这个瓶子,谁就是冠军,对这样的比赛你有什么想法
既然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不公平,那你们认为小朋友们应该怎样站才算公呢?
能说说你的理由
观察屏幕,思考。
异口同声地“不公平!”
站成圆形?
站成圆形后每个人到瓶子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就公平了。
使学生感悟圆的用处,体会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游戏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动
手
操
作
引
出
概
念
大约13钟
(2)班的同学就是不一般!看来你们对圆的知识了解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圆一定有更深入的了解。
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现在请拿出你们的画圆工具,试着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
完的同学用剪刀把这个圆剪下来。
用圆规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
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圆看一看,摸一摸,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是什么样子的?
谁来说一说圆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你们知道吗?就是这种曲线图形,里面还藏着许多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圆形纸折一折,等会你一定会有许多发现。
好了,同学们,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想出了好多种折的方法,现在请把你的圆形纸打开,认真观察这些圆内的折痕,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发现!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刚才同学们说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那你们知道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吗?
没错!圆中心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板书:O
刚才同学们说圆内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也有一个名称,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圆的直径,(师画出一条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板书:d
好了,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直径?
其实同学们,圆里除了圆心、直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名称,叫半径,现在老师画出一条半径,请注意观察。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
老师观察学生画的情况。
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分别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生独立画圆
生开始剪圆
学生观察并小声地相互交流
圆的边是弯曲的。
学生自己折纸
我发现圆形纸片里有许多折痕。
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
(异口同声地)圆的中心!
生看老师画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学生观察老师画的半径
学生独立标圆心、画直径和半径
学生判断
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深刻、准确地理解有关圆的数学名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积极性很高
合
作
交
流
探
究
特
征
大约10分钟
半径和直径大家都分得清了,其实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发现?
出示研究提示
好了,同学们,我注意到各个小组已经有了许多发现,现在我们全班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我们再来看第一条发现
(拿起学生的一圆片,走到黑板前)同学们请看,这个圆纸片的直径和黑板上圆直径相等吗?
我们再来看第二条发现
(拿起学生的一圆片,走到黑板前)同学们请看,这个圆纸片的直径是黑板上圆半径径的2倍吗?
第三条发现
对这一发现就没有要补充的吗?
老师相信,除了这几条发现外,你们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是吗?下课后同学之间再互相交流,好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圆的特征,并将探究的结果记录在研究报告单上
纷纷举手
(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生汇报方法
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应该加上在同一圆里。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通过折的方法、量的方法等)
(恍然大悟状,激动地)不是!不是!应该是在同一圆里。
及时的练习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借鉴别人的思维方法,完善自己的认识
通过让学生操作的形式来突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情感过程。
应
用
新
知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大约10分钟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件,已知直径求半径,以及已知半径求直径。
圆的画法
画圆
1.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 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
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上,当车轮在地面滚动的时候,车轴离开地面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因此安装在车轴上的车厢,车厢里坐的人,都将平稳地被车子拉着走。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及时进行趣味性练习,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
结
评
价
大约2分钟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哪个同学表现好?好在哪里?…
生谈收获
生谈
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5 圆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5 圆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评价方案,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请你来当小老师,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立体研讨,迁移运用,整理建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