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5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5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后实践,音乐分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娃娃(熊二)、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学生交流: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出示熊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熊二放在中间,变出“相机”,让学生在不同角度给熊二照张“照片”。教师在熊二上面“拍照”。
2、“照片”洗出,
从上下观察熊二,你看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你照到熊二的哪一面?引出前、后面,并让学生说出前、后面有什么?
教师:熊二有两个面有点像,是哪两个面?(左右)誰拍到呢?
教师:左右面可以叫侧面。(齐读侧面)那熊二这两个侧面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板书出示。
我们已观察熊二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这些面我们可以统称叫做位置(出示板书卡片位置)出示课件熊二各个位置图片,观察位置不同,师问:那么物体形状相同么?(同时出示形状和不同卡片)齐读板书。
4、全面观察,教学提升。
教师:现在找3名同学和老师一起上讲台前观察熊二,3名学生和老师各找一个位置。师问:我现在想更全面的观察熊二,我该怎么办呢?(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总结。
三、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教师:有四个小朋友正在观察一只熊猫,咱们去看一看吧!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
师:大家表现太好啦!老师准备带着大家去旅行!同学们要做快乐大巴去旅行,出发之前有4名同学在观察车,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四题。
教师:同学们都上了车,我们出发,首先到了天安门,有3名同学给天安门城楼拍了照,你知道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吗?请你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完成练习。
教师:同学们都玩累了,一起去喝茶休息一下。喝茶的时候,他们观察了水壶。下面的三幅图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4、游戏猜一猜,“玩”中学习
教师:同学们真棒!咱们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人和物体的一面猜一猜?)
5、通过游戏,德育渗透。
6、思维扩展,总结本课
教师:我们旅游继续,到了江西庐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庐山什么样子?有一首诗巧妙介绍一下庐山。(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视频)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庐山都不一样,那就是观察位置不同,物体形状也不同。(板书内容齐读)
五、课后实践,音乐分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5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5 观察物体(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分层训练,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深化提高,畅谈收获,总结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