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巩固练习,课堂检测,拓展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备课人
学情分析
此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对“乘法意义”、“除法意义”、“两位数乘多位数乘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和“乘除法间的关系”等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和理解分析基础。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仍是兴趣主导学习。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节数
1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52页例4、53页例5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答
2.引入课题:
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今天我们就来总结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概括“单价×数量=总价”
(1)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
生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算共花的钱数。
(2)出示发票:
师:你能从这张发票中看出我们小学的购物情况吗?
(学生分别从数量栏、单价栏、金额栏、货物名称栏了解购物结果。)
①认识理解“单价”。
师:看来发票里包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你知道发票中的“单价”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单价)
师:是的,每件商品的价格就是它的单价,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学生介绍学习用品类、服饰类、食品类的物品单价)
师:发票中的2000元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总价)
②说一说,算一算。
师:出示问题:
橙汁每瓶4元,一箱12瓶共多少元?
每箱橙汁40元,200元可以买这样的几箱?
200元可以买5箱橙汁,每箱橙汁多少元?
已知( )和( ),求( )。数量关系式为( ),算式( )。
学生独立练习
生汇报、交流。
生:讨论并发现验证: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补充完整板书。
巩 固 深 化
一、自学检测
填一填。
1.( )件商品的价钱叫它的单价。
2.买了3件衣服花的钱可以看成( )。
3.10元钱买了5本练习本,分别可以看成是( )和( )。
4.已知总价和单价,可求出( ),它的数量关系式是( )。
5.已知总价和数量,可求出( ),它的数量关系式是( )。
二、巩固练习
1.根据已知条件求空格内的数量:
单价
数量
总价
毛巾
3元
4条
球鞋
16元
48元
运动衫
2件
50元
2. 学校图书室买了6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用去108元,每本故事书多少元?
3.四(1)班准备买书捐给灾区小朋友。《少年百科全书》每本12元,先买来10本,后来又添买了5本,一共用去多少元?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教师适时点拨。
【要点提炼】能灵活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检测
1.请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并口头列式:
每支钢笔售价4元,一盒装10支。 每支钢笔多少元?
一盒钢笔装10支,用40元买了一盒。 用40元可以买多少支?
每支钢笔售价4元。 一盒钢笔多少元?
2. 买7个单价为58元的足球,一共用去了多少钱?
3. 一盒铅笔芯的单价为3元,81元一共可以买多少盒这样的铅笔芯?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个别提问。
【要点提炼】通过不同问题的解决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的数学模式解决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知道模型可以灵活运用。
四、拓展练习
小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丁丁怎样买合算?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个别提问。
【要点提炼】认真读题,找准数量。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因为是老教材所以内容比较陈旧,而且到目前为止一般学生都能解二到三步的复合应用题,所以本节课的难点不是用数量关系解题,而是让学生将抽象的定义结合生动的生活,于是我在尊重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它重新改造设计为一张发票的形式。其实一直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一道内容离学生生活经历及很遥远的应用题,比如用榨油,学生就很难把握,但是同样的数量关系,如果变换成他所熟悉的情境如购物等学生相对把握地比较正确了。由此可见,数学必须联系实际生活,因为他本身就来源于实际,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这节课从头到尾始终贯穿着这一思想方法。这篇教案是二次教案,在原稿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我的不足就是扶学生太多,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无疑是存在弊端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合作探究,拓展提升,课堂练习,归纳新知,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上册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自主探究,构建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课堂小结,畅谈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