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共2页。
学科
物理
年级/册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注意事项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课,按照规则做好实验有难度。
难点分析
学生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设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学生进行全面实验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分析应用”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归纳总结、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形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演示】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
2、设疑,提出问题:小车前半程运动的快,还是后半程运动的快?
3、教师总结:要知道哪一段运动的快,就要比较平均速度。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来测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木块、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停表:测量小车经过路程所用的时间t。
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具体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组装注意事项:
太低:斜面的坡度很缓,不易于小车下滑。
太高: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运动时间变短,不便于测量。
目的:便于测量记录时间。
进行实验注意事项:
1、小车通过的路程,从小车前端到金属片之间的距离。
2、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将对应的全程和前半程的路程时间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小车在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还需要进行测量吗?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s1= 0.900
t1= 5
V1= 0.18
前半程s2= 0.450
t2= 3
V2= 0.15
后半程s3= 0.450
t3= 2
V3= 0.225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小车沿斜面顶端到低端的速度在逐渐增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C_____(填“>”“<”或“=”)v AC.
小结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斜面不宜垫的太低或太高
太低:斜面的坡度很缓,不易于小车下滑
太高: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运动时间变短,不便于测量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做变速直线运动,并不从木板上脱落。
3、小车通过的路程,应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不是斜面的长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 测量平均速度,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视频导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导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