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练习题一、单选题下列物体具有一定形状的是A. 空气 B. 矿泉水 C. 豆浆 D. 面包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异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用温度计要高
B.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 体温计需要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需要甩动在水的加热过程中,若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比实际值相比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确定水很容易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下面水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水蒸气在高空凝结成小水珠,形成云
B. 车轮轧在雪地上,把雪压成饼状
C. 温暖的阳光下,冰雪消融了
D. 洒在地板砖上的水,慢慢地消失了将一块的冰放入密闭隔热的盛有水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A. 冰的质量增加了 B. 冰的质量不变
C. 水的质量增加了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某同学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熔点表以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熔点表中所有物质都是晶体
B. 熔点表中各物质的凝固点等于其熔点
C. 熔点低于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或气态
D. 铝的熔点为,的铝应为液态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 冰变成水 B. 把糖块放在热水里,一会消失了
C. 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D.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 凡是固体都有熔点
C.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D. 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M、N两种固态物质。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在16min内,M物质一部分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b为M物质的熔化图像,为N物质的沸腾图像
B. 在内,M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
C. M物质肯定是晶体,N 物质肯定是非晶体
D. M、N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10min安装在浴室内的某个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 蒸发在液体外部和内部同时进行
C.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D. 蒸发和沸腾能同时进行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一些水,同学们会感到凉爽。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 利用了水的蒸发,放出热量
C.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对甲、乙两物质同时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t
B. 乙物质的沸点可能大于t
C. 甲物质在内可能没有吸热
D. 乙物质在内一定是液态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A. 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C. 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 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固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A. 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二、填空题寒冬季节,小朋友都喜欢玩冰。一天,小明测得一块冰的温度是,读做 。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 态、 态和 态,水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相互转化的。小明到超市买了一罐可乐和一些冰块,他把冰块放入可乐中,一会儿可乐变得凉爽可口,这是因为冰由 态变为 态时要 热,使可乐的温度降低。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冷却后 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小李同学观看“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醋的沸点为,当温度达到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填“会”或“不会”升高,当 后,继续加热,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罐装式液化石油气是采取 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装入钢罐的;在向钢罐里充气时,钢罐的温度是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 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三、作图题小刚在课堂上探究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冰熔化时的图象。时间01234567温度000012
四、实验探究题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写出了如下实验步骤:整理实验器材;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并读取示数;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部充分接触几分钟;记下液体的温度;用手掌触摸容器外侧,估测一下液体的温度,并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将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生活中小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不同固态物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相同吗?”小明选择的固态物质是石蜡和海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特点时记录的数据。请你根据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时间012345678910温度3236404448484848505254由图像可知,海波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约是________;在第时海波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如果将海波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像是否与海波的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停止记录。本实验中,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非常重要。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从而缩短把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的是________图。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此可知当地的大气压强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由图中的A、B两个图像可知,________对应的水的质量大一些。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会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与“白气”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________。A.雪 霜 雹 雨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个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108315151064沸点100150236027502500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碘的沸点是,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略2.【答案】C【解析】略3.【答案】A【解析】解: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容器底的温度比待测液体的温度要高,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故选:A。
4.【答案】B【解析】解:雪被压成饼状,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仍是固态。5.【答案】A【解析】解:会有一部分的水放出热量凝固成的冰,故冰的质量增加。6.【答案】D【解析】略7.【答案】B【解析】解:A、冰变成水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把糖块放在热水里,一会消失了,是糖溶解在水中,是溶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是钨丝在高温下变成的液态,是熔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C【解析】略9.【答案】B【解析】B.读图可知,M在 的10min 内,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故B正确;
A.oab为M物质的熔化图象;在16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故不可能为 N 物质的沸腾图象,故A不正确;
C.因为两套加热装置完全相同,且M的末温高于N的末温,可知,N在,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可知,N也是晶体,故C错误。
D.M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 10min,但不知道N物质是否在26min时完全熔化,故D错误。故选B。10.【答案】B【解析】略11.【答案】B【解析】略12.【答案】A【解析】解: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水不断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导致室内气温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选A。13.【答案】B【解析】略14.【答案】A【解析】略15.【答案】C【解析】略16.【答案】B【解析】解:A、海水吸热,会汽化形成水蒸气,故A错误;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晶,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故D错误。故选:B。
17.【答案】零下4摄氏度或负4摄氏度【解析】解:“摄氏度”是一个整体,表述时不能将摄氏和度分开或将摄氏漏掉。而数字前的“”号,读做“负”或“零下”。18.【答案】固 液 气 可以
【解析】略19.【答案】固 液 吸
【解析】略20.【答案】熔化 凝固21.【答案】60 不会 醋全部汽化 【解析】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由于醋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所以醋在下面,油在上面。醋的沸点是,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升高。22.【答案】压缩体积 升高23.【答案】升华 凝华 凝华 熔化【解析】解: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是由于钨先升华为钨蒸气,又在内壁上凝华为固态的钨;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为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是霜熔化为水24.【答案】凝华 吸收25.【答案】
【解析】解:根据描点法作图,先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找出对应点,然后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
应用描点法作图: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先在坐标纸中描出各点,然后根据图象中的各点作出图象。
本题考查了作图象的问题,是一道基础题。26.【答案】读数时将温度计取出读数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接触 【解析】解: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发现两处错误:读数时将温度计取出读数;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接触。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操作步骤为: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取出温度计,整理实验器材。故正确顺序为。
由题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数字从下向上增大,所以温度为零上,是。27.【答案】全部浸入 44
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加热或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或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
晶体 48 固液共存
不同,因为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解析】略28.【答案】铁圈 减少热量散失 低于 A 液化 D【解析】解: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图甲所示装置中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从而缩短把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从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A对应的水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A对应的水的质量大。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会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下落便形成雨,故选D选项。29.【答案】解:
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后,在烧瓶瓶底发现固态碘
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试管中,将试管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解析】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