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单元检测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
    第二单元检测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
    第二单元检测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史铁生在双腿瘫(tān)痪后,脾气爆怒无常。母亲憔(jiā)悴的脸上常常流露出央求的神色。
    B.我去乡下时看到: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正开得烂漫(màn)的油菜花,波光粼粼(líng)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枊,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喜出望外。
    C.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dàn)的,今天却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í)斜。
    D.淅淅沥沥的秋雨,整宿(xiǔ)地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滋润着这座被榕树荫(yīn)蔽的城市。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________生产条件,________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不断________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________更大的作用。
    A.提高 改善 扩大 发挥
    B.改善 提高 扩大 发挥
    C.发挥 扩大 改善 提高
    D.发挥 改善 扩大 提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冬天的南昌,是一个温暖、迷人的季节。
    B.2021年江西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小道上散步。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母亲用“令堂”,称对方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______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
    A.大概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吧。
    B.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
    C.其实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D.所以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5.学校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班上同学自我介绍的话,表达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鄙人和家父都是篮球爱好者,如果大家也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B.离开家乡三年多了,两个死党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有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作文进步很快,大作也在校刊上发表了。
    D.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每年过生日我都会请朋友奉陪,以增进友谊。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行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描写了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的春天,山中迎来了风景最好的时候。
    B.“弄春晖”三字,写“山光物态”,即风光,非常空灵,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C.“轻阴”,微有一点天阴,这是客人告辞的理由,他看到了天气变化的征兆,所以意欲趁早下山,主人的看法与他一样。
    D.本诗富有情趣,不仅意境清幽,而且哲思隽永,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
    7.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俄而( ) (2)向( ) (3)皆(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
    10.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
    .
    .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⑪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删改)
    12.在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13.品味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14.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4分)
    15.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
    雪地烤红薯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烤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扯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了一个,才知道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着走了。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了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了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嗯,是。”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烤糊的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的“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的“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烤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17.选文中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7分)
    传统文化
    材料一:6月27日,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中,恶搞“木兰从军”,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胸无大志、贪吃怕死的形象。
    节目播出后,立刻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的不满。7月10日,新华社援引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的话称:“这出闹剧,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
    但也有不少网友发起“贾玲保卫战”,认为文化艺术不能只发出一个声音,百花齐放就得“不合时宜”,就要“有违公众审美习惯”。喜剧等文化艺术之所以被当成情感的重要载体,就在于它们将现实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材料二:86版的《西游记》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多年来,《西游记》遭遇了不少改编和所谓的创新。
    六小龄童表示“我刚从英国回来,在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不可能被戏说和恶搞的,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着无比的尊重。”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经典应该是国人的义务,我们没有恶搞和戏说的权利。
    (选自“山东新闻”,有改动)
    材料三:文言诗词在教材中的数量及占比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有改动)
    材料四: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一定要服务于当代,着眼于未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秉承分析的态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让他们在大量接触古代文化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如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都是精华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传统价值观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体现了当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有改动)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贾玲恶搞“木兰从军”的节目是喜剧文化艺术。喜剧文化艺术可以将现实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
    B.在国外人们都认为传统文化是不可能被戏说和恶搞的,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无比尊重,他们没有恶搞和戏说的权利。
    C.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教育界重视,文言诗词的课文数量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D.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所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秉承分析的态度。
    19.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现实生活中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0.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花夕拾》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朝花夕拾》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朝花夕拾》写出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朝花夕拾》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
    21.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鲁迅益友的人,并写出理由。(3分)
    2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五、写作(50分)
    23.请以“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从字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史铁生在双腿瘫(tān)痪后,脾气爆怒无常。母亲憔(jiā)悴的脸上常常流露出央求的神色。
    B.我去乡下时看到: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正开得烂漫(màn)的油菜花,波光粼粼(líng)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枊,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喜出望外。
    C.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dàn)的,今天却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í)斜。
    D.淅淅沥沥的秋雨,整宿(xiǔ)地不缓不急地敲打着窗棂,滋润着这座被榕树荫(yīn)蔽的城市。
    【解析】A.爆—暴,憔(qiá);B.粼(lín);C.攲(qī)。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B)(2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________生产条件,________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不断________资源利用的范围,使自然资源________更大的作用。
    A.提高 改善 扩大 发挥
    B.改善 提高 扩大 发挥
    C.发挥 扩大 改善 提高
    D.发挥 改善 扩大 提高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2分)
    A.冬天的南昌,是一个温暖、迷人的季节。
    B.2021年江西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小道上散步。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解析】A.搭配不当,将“冬天的南昌”改为“南昌的冬天”或将“季节”改为“地方”;C.语句有歧义,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改为“张教授身体瘦弱的父亲”;D.语序不当,将“努力改正”与“随时发现”交换位置。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与此相关的还有很多。称对方母亲用“令堂”,称对方弟弟、妹妹用“令弟”“令妹”等。______原来这个“令”字有“善良”“美好”的意思。
    A.大概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吧。
    B.为什么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呢?
    C.其实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D.所以加上一个“令”字就是对人表示尊敬。
    5.学校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班上同学自我介绍的话,表达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A.鄙人和家父都是篮球爱好者,如果大家也有兴趣,我们可以一起切磋。
    B.离开家乡三年多了,两个死党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有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我的作文进步很快,大作也在校刊上发表了。
    D.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每年过生日我都会请朋友奉陪,以增进友谊。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行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描写了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的春天,山中迎来了风景最好的时候。
    B.“弄春晖”三字,写“山光物态”,即风光,非常空灵,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C.“轻阴”,微有一点天阴,这是客人告辞的理由,他看到了天气变化的征兆,所以意欲趁早下山,主人的看法与他一样。
    D.本诗富有情趣,不仅意境清幽,而且哲思隽永,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
    【解析】主人认为客人纯粹是在找借口,他的看法与客人的看法正好相反。
    7.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俄而( 不久、一会儿 ) (2)向( 刚才 )
    (3)皆( 都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于是吕蒙博览群书,并把《易经》作为根本。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10.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
    【参考译文】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劝他学习。于是吕蒙博览群书,并把《易经》作为根本。经常成为孙策的座上宾,并且喝醉酒就睡在座位上,一次突然说梦话将《周易》的一段说了出来,然后瞬间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刚才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⑪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删改)
    12.在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①这灯用空瓶做灯罩,“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显得别致、漂亮;②除夕夜“我”提上灯“东家走西家串”,觉得“风光无限”,年也变得“妖娆迷人”;③这灯需要父亲“花上很多工夫”,饱含浓浓父爱。
    13.品味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①“蓬勃”原指繁荣、旺盛。这里既写烛光的明亮,又表现父亲对生活充满希冀。②“芬芳”原指香,香气。这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表现看到女儿提着灯心满意足的样子,父亲内心充盈着温馨幸福。
    14.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4分)
    ①每到过年,我们都要到父亲墓前祭奠。卖灯人让“我”想到父亲生前过年喜欢“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我”突然觉得此时“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送灯是悼念父亲的最好方式。②这盏贴着“福”字的灯,寄托着“我”对父亲的怀念和祝福。
    15.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4分)
    ①标题一语双关,明指父亲给幼时的“我”做的灯和“我”送到父亲墓前的灯,暗指浓浓父爱和“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②文章以“灯”为线索贯穿于全文,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③标题将无形的爱化作有形的灯,具体形象,含蓄蕴藉,新颖别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
    雪地烤红薯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烤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扯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了一个,才知道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着走了。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了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了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嗯,是。”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烤糊的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的“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的“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烤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解析】结合文章结尾可知,他主要借对少年的关心,来关爱自己的儿子,体现了他对儿子无声的关爱,不想破坏儿子的自尊,只有默默的关心的情感。
    17.选文中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7分)
    传统文化
    材料一:6月27日,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中,恶搞“木兰从军”,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胸无大志、贪吃怕死的形象。
    节目播出后,立刻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的不满。7月10日,新华社援引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的话称:“这出闹剧,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
    但也有不少网友发起“贾玲保卫战”,认为文化艺术不能只发出一个声音,百花齐放就得“不合时宜”,就要“有违公众审美习惯”。喜剧等文化艺术之所以被当成情感的重要载体,就在于它们将现实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材料二:86版的《西游记》堪称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多年来,《西游记》遭遇了不少改编和所谓的创新。
    六小龄童表示“我刚从英国回来,在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不可能被戏说和恶搞的,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着无比的尊重。”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经典应该是国人的义务,我们没有恶搞和戏说的权利。
    (选自“山东新闻”,有改动)
    材料三:文言诗词在教材中的数量及占比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有改动)
    材料四: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一定要服务于当代,着眼于未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秉承分析的态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让他们在大量接触古代文化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如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都是精华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传统价值观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体现了当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有改动)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贾玲恶搞“木兰从军”的节目是喜剧文化艺术。喜剧文化艺术可以将现实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
    B.在国外人们都认为传统文化是不可能被戏说和恶搞的,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无比尊重,他们没有恶搞和戏说的权利。
    C.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教育界重视,文言诗词的课文数量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D.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所以传统文化的教学,一定要秉承分析的态度。
    【解析】由“我刚从英国回来,在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不可能被戏说和恶搞的,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着无比的尊重”可知,“在国外人们都认为传统文化是不可能被戏说和恶搞的”表述太绝对化。
    19.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现实生活中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分)
    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要服务于当代,着眼于未来;对待传统文化要秉承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名著阅读(10分)
    20.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朝花夕拾》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朝花夕拾》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朝花夕拾》写出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朝花夕拾》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
    【解析】“表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的过程”在《朝花夕拾》中没有体现。
    21.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鲁迅益友的人,并写出理由。(3分)
    示例一:阿长(长妈妈),原因:阿长把孩子的心愿一直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示例二:范爱农,原因:他和鲁迅先生一样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是一位爱国志士,与鲁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 “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五、写作(50分)
    23.请以“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从字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学龄阶段
    2002年前后
    2019年
    小学阶段
    60篇首
    129篇首
    初高中阶段
    占比1/3
    占比2/3
    600字
    学龄阶段
    2002年前后
    2019年
    小学阶段
    60篇首
    129篇首
    初高中阶段
    占比1/3
    占比2/3

    相关试卷

    2021学年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综合读写,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 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五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不滥捕,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