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9/1218119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政治思品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创新永无止境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思品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创新永无止境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一创新强国,知识点二万众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 为什么说“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我国的科技现状)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3)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4)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 为什么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误区警示】 我们要善于引进和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不需要自主创新。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易错易混】 不能说改革就是创新。创新一般来说是指积极的、有益的、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而改革则不一定,改革也有一些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改革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典例】 按照规划,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要居世界排名15位左右,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0%等。目前,我们在创新能力建设、高端人才培育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①科技进步促进国家发展 ②我国要继续坚持人才强国战略 ③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引领世界科技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的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答案】 A
1. 为什么要实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 企业为什么要加强创新?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3. 创新精神有哪些表现?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4. 创新的时代对我们有何要求?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5.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1)学习相关法律,如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2)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3)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4)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6. 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误区警示】 创新是成年人的事,未成年人只要搞好学习就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以是创造者,都享有时代赋予的创造机遇;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未成年人也可以结合自身生活、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创新的快乐。【误区警示】 有人认为,创新只是少数社会精英分子的专利行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创新并不只是少数社会精英分子的专利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在可能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获得一种新经验、产生一种新思想,即意味着创新。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事物间的“新关系”,从而形成新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这也是创新。生活在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
【典例】 中学生小叶无意中把雨伞倒挂在围栏上,伞里接满了雨水。他想,北京那么缺水,要是能制作一个收集雨水、自动浇花的装置就好了,由此引发了他的创新设计想法。经过不断研究和反复实践,他发明的节水器获得国际青少年节水大赛一等奖。这说明( )A. 创新要善于思考,付诸行动B. 没有天赋的人不能进行创造C. 科技创新都能推动可持续发展D. 中学生在万众创新中发挥主要作用
【解析】 中学生小叶由想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到创新设计,最终获得了成功,这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付诸行动,把创新的热情和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A正确;每个人都是创造者,B错误;科技创新包括科技的各个领域,不一定都能推动可持续发展,C错误;中学生在万众创新中发挥了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D错误。【答案】 A
教材习题解答(教材第20页“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创新如何让未来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参考答案 (1)创新源于生活。真正有意义的创新其实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2)未来,可以联网的可穿戴、便携式移动健康和医疗设备,能够获取远程的专业健康医疗服务,更好地实现疾病预防,帮助更多人实现更好的个人健康管理。(3)未来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可以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智能家居生活,提升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参考答案 (4)未来,远程操控机器人工作,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各种危险性工作以及所有纯技术和纯服务性的工作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科技创新让生活更舒适、更美好。(5)未来,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生产领域,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科技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会让未来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美好。
2. (教材第22~23页“探究与分享”)(1)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近年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从这些同龄人的创造发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你参加过哪些科技创新活动?你在这些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参考答案 (1)①提示:列举自己了解的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即可。②启发:青少年具有伟大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青春的创新是多姿多彩的,创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等等。(2)①示例:校园科技节“科技小达人”评选活动、科技创新企业开放日、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②收获: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激发了自己的好奇心,培养了科学精神、批判精神,提高了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等。
3. (教材第24页“探究与分享”)查阅资料,讨论:中国为什么要自主开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原因:①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卫星导航作为军民双重属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对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军事以及国际地位等重大战略利益都具有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重大利益冲突,无论国防军事还是经济社会安全都将受到掣肘,甚至胁迫。②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障:在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后,有线通信系统可能会受到破坏,但是卫星系统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对发生灾害的地点进行精准定位。③为救援人员提供导航服务。④经济效益显著:卫星导航服务领域非常广泛,围绕卫星导航可形成规模巨大的产业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要,还可以走出国门。
参考答案 (2)启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青少年要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等等。
4. (教材第25~26页“探究与分享”)有人说,创新就该追求原创;有人说,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结合中国高铁故事,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即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②我国发展起点低,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因此,我国可以从“引进来”开始,从模仿开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最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③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无法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5. (教材第26~27页“探究与分享”)(1)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2)有人说:“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示例: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2)同意。理由:①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劳动过程,需要科研参与人员的配合。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②科技创新团队的关键人物是科技创新团队的灵魂和核心,决定了团队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水准和价值,起到了导向、引领、驱动和调控的作用。③科技创新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特别是交叉学科或重大的科研项目,需要依靠团队人员的集体智慧、通力协作才能完成。
6. (教材第28页“拓展空间”)(1)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2)请以“创新文化之我见”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可由个人或学习小组完成。
参考答案 (1)①“培育创新文化,就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的观点是正确的。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证、求是、理性和批判,是一切创新创造的精神源泉;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有助于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②“有了敢于跨越、敢于争先的民族自信心,就能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培育我们的创新文化需要敢于跨越、敢于争先的民族自信心,这是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育我们的创新文化的必备条件,但不能说有了敢于跨越、敢于争先的民族自信心,就能培养创新文化。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作业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CD,BCD,ABD,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课文《创新永无止境》,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2创新永无止境pptx、“数”看“十三五”教育成绩单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概述mp4、建设世界科技强国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