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暮江吟教学ppt课件
展开这些自然美景值得我们去歌颂、去赞扬,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各种美好的事物留下了赞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例: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 )落的敌人投降(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暮江吟》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他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瑟瑟】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怜】可爱。【真珠】这里指珍珠。【九月初三】指农历进入深秋的季节。
题解: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的前两句写傍晚江面的景色。夕阳斜照,余晖铺在江面上,使得江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夕阳照到的部分呈现红色,照不到的部分呈现碧绿色。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的后两句写夜晚的美景。诗人联想奇特,将晶莹的露珠比作明亮的珍珠,将一弯新月比作弯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秋夜的赞美之情。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时江上的奇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好秋色的喜爱之情。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题西林壁 [宋]苏 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横看】横着看。诗中指从山的正面看。【识】认识。【缘】因为。
题解: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处在什么位置看庐山的?
诗文大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作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没有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
诗文大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在这层峦叠翠的深山之中。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诗的后两句融道理于景物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题西林壁》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与哪些成语或俗语意思相似?
这首诗蕴含的道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意。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庐山后的感受,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写景寓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学完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故事是告诉我们需要客观全面了解事物的?
雪 梅[宋]卢 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降】服输。【骚人】诗人。【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诗中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逊】不及,比不上。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载、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
这两句巧妙地道出雪、梅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载、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只好停下笔来思索。后两句是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雪却没梅花的香味。本诗将梅与雪的不同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
《雪梅》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首诗借雪、梅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学完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写雪和梅花的古诗呢?
雪梅·其二[宋]卢 钺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通过对雪、梅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结束语: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简单的现象中发现不一样的哲理。在学完古人的诗句后,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个你喜欢的事物。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遍插茱萸,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欲断魂,倍思亲,王安石,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曈曈日,墙角数枝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二课时,只缘只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