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3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
展开3 乡 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地图像什么?(鸡)那么宝岛台湾又像什么?(鸡蛋)没错,鸡蛋是鸡的孩子,而宝岛台湾就是我们祖国的孩子,但是,它曾经离开我们太久太久。这让无数的赤子牵挂心头,无法释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我们从这位台湾游子的心里感受那一份令人牵挂的浓浓的乡愁……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范读欣赏。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注意朗读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学生明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读完整首诗,你的脑海里留下几个什么词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明确:
四个: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表达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小结:
二、深入探究——把握意象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却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四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明确:诗中四个意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能不能去掉?
明确:这一节画龙点睛,使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突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能去掉。
三、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1.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成是“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明确: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2.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以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的波涛,最后一节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四、拓展延伸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适当穿插评价、表扬)
示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不同的事物赋予思乡之情有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这就是故乡情结,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故乡情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中,都有一棵永不老去、没有年轮的树!
附板书设计:
初中人教部编版4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4 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 我爱这土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2 我爱这土地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5 我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5 我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