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五单元20*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展开20* 创 造 宣 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2.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通过事例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如何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在座的同学们所关注的问题。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新课解读】
一、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速读提示及要求:
1.了解作者,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3.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4.理清本文的思路。
明确:
1.积累字词
(1)作者名片: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2)重点字词:
中伤(zhòng) 懒惰(duò) 自暴自弃(bà)
遁词(dùn) 鲁钝(dùn) 走投无路(tóu)
懦夫(nuò) 豢养(huàn) 画龙点睛(jīng)
灌溉(gài) 繁殖(zhí) 山穷水尽(qióng)
(3)理解词义。
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生动传神。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2.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3.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4.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4段):引出教育家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5~12段):作者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三部分(13~16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二、合作探究,理解作者观点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五种错误的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作者得出的结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
2.第4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3.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
明确: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4.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明确: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5.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三、研读课文,聚焦论证方法
1.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了例证法。
分析: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形象有力地反驳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例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等等。
2.本文有破有立,既摆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张。试加以分析。
明确:文章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因而不能创造”的两个借口,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的主张;接着,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明确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3.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明确: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四、拓展延伸,做有创造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认为:“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尽量鼓励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1.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和鼓励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想法。
2.激发奇特的想象。18世纪德国科学家郎白尔,在当时天文仪器还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凭借他丰富的知识以及超人的智慧和想象力,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是由无数个等级不同的体系所构成的。200多年来,天文学的发展证实了郎白尔的远见卓识,也证明了他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可以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想象力能推动人类认识的提高和知识的进步,可以帮助人们在头脑中“见到”无法直接观察的事物和现象。
3.保持可贵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基本心理品质。学生最富于好奇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葆童心,他们即使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能以兴趣盎然的内心去注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想成才的人,都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每天都要用最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世界,渴望新知,对什么事情都能保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比如,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爱迪生也是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当他发现鸡在窝里孵出小鸡,便好奇地蹲到鸡窝里,看自己能否将鸡蛋孵出小鸡。众多发明家的故事说明,具有好奇心才能发现创造的目标。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的人生篇章。
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5 我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5 我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3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3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14 故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14 故乡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