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16* 孤独之旅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16* 孤独之旅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6* 孤 独 之 旅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3.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情境导入】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孤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大,烦恼和孤独总会伴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指名学生谈)。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3.理清全文的结构。
明确:
1.戳破(chuō) 逃窜(cuàn) 嬉闹(xī)
折断(zhé)撩逗(liá)恶劣(liè)
mì(觅)食胆qiè(怯)qū(驱)除
2.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的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3.这篇课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有着完整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开端(第1段):杜小康因家庭变故不得不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2~27段):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的感受。
高潮(28~49段):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50~52段):鸭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孤独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写他父亲和鸭子?
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因为父亲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的沧桑,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少年杜小康。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所以,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勾画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
(1)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2)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3)四周只是草滩或洼地,已无一户人家。
(4)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5)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3.请用“杜小康是________________成长起来的”的形式组织语言,认识他的成长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交流,明确:
杜小康是战胜了孤独成长起来的。
杜小康是战胜了恶劣的环境成长起来的。
杜小康是战胜了恐惧成长起来的。
杜小康是在艰苦条件的锤炼中成长起来的。
杜小康是在孤独磨炼中成长起来的。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明确:
心理变化过程:(见下表)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组讨论,交流成果,明确: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亲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3.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小组合作交流,明确: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奋力搏斗,表现出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在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指孤独伴随他成长的心路历程。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语言品析:
我喜欢____________一句,因为______________。(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品析)
示例:我喜欢“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一句,因为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芦荡的广袤,还用“绿色的浪潮”做比喻,使景物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把景物写活了。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美点赏析参照):
(1)“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枝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这几句话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几句话是细节描写,说明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这次的流泪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五、拓展延伸
1.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示例: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和提示。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杜小康正是因为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我们相信杜小康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稳重,因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无助、环境中的恐慌和对未来的茫然等诸多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着他的灵魂。
附板书设计:
不同阶段
心理感受
刚刚出发时
茫然、恐惧
到达芦荡时
害怕、胆怯
在芦荡安顿下来后
孤独、单调
在芦荡时间一久
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经历暴风雨后
长大、坚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5 我看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3 乡愁(余光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018)14 故乡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