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复习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嗟(jué)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B.拂士(bì) 按辔(pèi) 傅说(shuō)
C.箕畚(běn) 作揖(yī) 弓弩(nǔ)
D.荷担(hē) 畎亩(quǎn) 殷勤(yī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民由之(遵从) 父命之(教导、训诲)
B.惩山北之塞(苦于)威武不能屈(使……屈服)
C.军霸上(驻军、驻扎)帝感其诚(感受)
D.上自劳军(慰劳)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山不加增
C.舜发于畎亩之中已而之细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告之于帝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改容式车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C.甚矣,汝之不惠
D.军士吏被甲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惩山北/之塞
6.默写。
(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2)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 。
7.名著阅读。
(1)《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被誉为“ ”,作者是法国作家 。
(2)根据《昆虫记》的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8.下面是某省文物研究所征集的徽标。
(1)请写出徽标的构图要素。
(2)请任选一个构图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二、阅读
(一)鉴赏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公安县怀古①
[唐]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 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眼前实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0.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 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④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
B.戒之曰必敬必戒
C.让之死固忠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及观其斩衣三跃及鲁肃过寻阳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往之女家 已而之细柳军
C.让为之报仇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观其漆身吞炭 其如土石何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14.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停顿。(限划一处)
谆 谆 然 而 告 之 曰
15.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 ”,
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 ”。(用原文语句回答)
16.“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
附:作文
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信服。
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
参考答案
1.【解析】 C A项,“嗟”应读“jiē”;B项,“说”应读“yuè”;D项,“荷”应读“hè”。
2.【解析】 C “感”应解释为“被……感动”。
3.【解析】 A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C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到,往”。D项,前一个“于”是介词,“给”;后一个“于”是介词,“向”。
4.【解析】 B A项,“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C项,“惠”同“慧”,聪明。D项,“被”同“披”,穿着。
5.【解析】 C A项,应为“一怒/而诸侯惧”;B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项,应为“惩/山北之塞”。
6.(1)恨别鸟惊心
(2)星河欲转千帆舞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7.(1)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
(2)①杨柳天牛 ②红蚂蚁
8.【解析】 (1)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弄清题目要求,即写出徽标图案的构图要素;二要结合要求读懂图意;三要注意语言简洁,切忌烦琐。(2)题考查对徽标寓意的理解和分析。这一徽标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一个汉字“文”、一个图形“鼎”、一双手,这三个要素所反映的内涵显而易见。
【答案】 (1)上半部分整体是一个“文”字的变形,“文”字上的点是一尊鼎,下半部分是一双呵护的手。
(2)示例一:“文”字既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又具有极强的图形效果,体现了“文物”这一主题。
示例二:双手呵护的造型,寓意人人参与,大家共同保护文物。
示例三:鼎是中国古代文物的典型代表,能鲜明地展现文物保护的主题。
9.【解析】 A “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
10.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11.【解析】 D A项,这;判断词。B项,告诫;谨慎。C项,原本;顽固。D项,两个“及”均为“到,等到”的意思。
12.【解析】 B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B项,两个“之”均为动词,“到,往”的意思。C项,介词,替;动词,称为。D项,代词,他;副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3.(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14.【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恳切地劝告智伯说”,“而”是连词,表修饰,因此正确的划分为“谆谆然/而告之曰”。
【答案】 谆谆然/而告之曰
15.【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空,根据题干中提示语“无原则顺从”,可筛选出关键语句即“妾妇之道”。第二空,根据文中对“国士”的认定,和作者驳斥后立的“国士”观,即可得出答案,即“国士,济国之士也”。
【答案】 妾妇之道 济国之士
16.示例一:钟南山。这位84岁的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形势下,抵达武汉,对防控工作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号召大家戴口罩,少出门。当所有人都害怕的时候,他给了大家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他说:“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他以一个逆行者的身份,为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二:李兰娟。巾帼不让须眉,73岁高龄的她,奔波在抗疫第一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说:“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但她说:“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在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她向党和国家提出封城防疫的建议。中国抗疫的成功,李兰娟功不可没。所谓“国士”,当如此,铁肩担道义,不惧灾难舍身救人。
[参考译文]
[乙] 豫让以臣礼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普通百姓,也没有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本来可以称为忠了,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为什么呢?看他用漆涂身吞下火炭,对他的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三次跳起用剑刺赵襄子的衣服时,赵襄子责备他为什么不替中行氏死,却单单为智伯死,豫让回答说:“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就这一点来分析,豫让是死有余憾的。
豫让既然自己说智伯以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他,国士就是能救国的人才。当智伯索取土地不知满足之时,(当智伯)放纵欲望、荒唐暴虐之时,作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贡献力量,尽自己的职责,恳切地劝告智伯说:“诸侯和大夫,安守各自的封地,不互相争夺,是自古以来的规定。如今无故向别人索取土地,别人不给,那我们气愤的心情必然滋生;别人给地,那我们骄横的心情将因此而起。气愤必定会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败;骄横必定会傲慢,傲慢必然要灭亡。”谆谆亲切而又极其诚恳地劝告,劝谏不听,就再次劝谏;再次劝谏不听,就第三次劝谏他;三次劝谏还不听,把那伏剑而死挪到这天来死。如果这样,那么豫让即使死了也会像活着一样,难道这不胜过用剑斩(赵襄子的)衣服后自尽吗?
附:作文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侧重于训练语言表达得体。既然是写倡议书,向大家发出倡议,那么言辞一定要恳切。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根据主题来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所写内容一定要贴近大家的生活。此外,还要注意这份倡议书是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因此语言要准确、简明,注意尊重对方,敬辞用于称对方,谦辞用于称自己,语言得体、恰当,使读者容易接受。
【佳作展示】
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新世纪里,我们渴望美丽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但是,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污染、浪费,地球已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之后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才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沙尘暴肆虐、雾霾天增多、臭氧洞变大……难道这不是人们破坏环境的恶果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好好保护环境、清洁环境、美化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将来,也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班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手、洗脸;节约用电,电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尽量两面使用纸张。
2.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
3.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尽量购买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和餐盒等。
4.减少使用塑料袋,它是白色污染的元凶。
5.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
6.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美化活动。
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和微小的利益,以肆虐的行为,无“度”地获取,使地球原本已经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记住,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中学×年级×班
×年×月×日
[点评] 倡议书就是提倡人们干什么,号召人们做什么。作者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号召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分条陈述,符合倡议格式,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号召性语言深入人心,起到了倡议的作用。故事内容
相关昆虫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螳螂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①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切叶蜂
抢劫不同种类的蚂蚁,把蛹运到自己窝里。
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7 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分析选文第④段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