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教案(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1815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古代两河流域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重点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
难点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巴比伦空中花园》,指出: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本节课学习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观看图片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完成练习。
3、学习第一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
讲述: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讲述两河流域的概况。过渡:修渠筑堤,人工灌溉,生产力得到发展,推动了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国家的形成。
找学生归纳两河流域文明出现的历程:
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楔形文字
出示图片,指出: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发明的,以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棒为笔,在未干的泥板压刻出形似木楔的符号,组成文字,故称之为“楔形文字”。
学习第二部分:古代巴比伦王国
讲述:古巴比伦王国开始只是两河流域众多小国中的一个。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建立起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学习第三部分:《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具体看课件)
合作探究:(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
(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
(3)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
师生逐一解决。
情景体验一:自由民之间的纠纷
情景体验二:奴隶主和自由民的纠纷
得出结论: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问题思考: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完成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
学生根据材料探究,找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板书
古代两河流域
↓
出现文明:公元前3500年
初步统一:公元前24世纪
↓
强盛时期---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
↓
《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新课导入,新课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