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上册一 观察物体(一)教案及反思
展开冀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几何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冀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的内容。本课有两个教学内容:观察长方体;观察正方体和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2.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
2.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判断观察的方位,建立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学具盒、形状图片、画笔、A4纸
六、教学过程
(一)绘本引入,生动有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绘本故事——寻找消失的爸爸。
故事的主人公叫智娜。
有一天晚上,在很晚的时候,爸爸还在打电话,和我约好了明天要去公园的,难道爸爸是要去别的地方吗?不行,爸爸无论去哪里我都要跟着一起去。
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睛的瞬间,糟糕,爸爸不见了,只有桌子上的几张纸条。对,一定是爸爸在考验我,我一定要找到爸爸。
师:孩子们,爸爸给智娜留下的纸条上有什么提示呢?
生1:是爸爸拿走的东西。
生2:是爸爸到达的地方。
师:这是拿走的东西,从下面看到的样子是(长方形,圆形),我们可以从这张纸条猜测爸爸拿走什么。这是到达的地方从侧面看到的样子,我们可以猜测爸爸去了哪里。智娜为难了,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乐于助人,我们一起帮帮智娜好吗?我需要认真观察的小朋友,还需要懂得合作的小朋友,谁愿意?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绘本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探究,体验领悟
1.小组合作,观察立体图形
(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
师:我们先看第一张纸条,什么形状的物体拿走后才会留下长方形的印记呢?谁来猜猜可能是什么物体?
学生大胆猜测。盒子、手机、纸巾、长方体……
师:同学们所说的……都像一种我们学习过的立体图形——长方体。现在请小组长拿出黄色长方体,我们一起验证从下面看是不是长方形?
生:是!
师:那从前、后、左、右看这个长方体会是什么形状呢?请听下面要求:1.小组长将长方体放在学具盒上。2.小组成员从你坐的位置观察。3.从卡片中找到你看到的图形,并说说:我看到的是( )。开始。
(学生进入活动一,板书长方体)
师:谁来汇报你看到的形状?
生1:我看到的是这样的长方形。
生2:我看到的是这个长方形。
(引导学生给看到的长方形加个修饰词)
师(拿出一张卡片):请同样看到这个长方形的同学举手。谁能像( )同学一样汇报你看到的是什么?
师(拿出一张卡片):猜一猜这是你们小组谁看到的呢?这个长方形与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短短的长方形,我看到的是长长的长方形。
师(再拿出一张卡片):看,这是从长方体的哪一面观察到的呢?
生:上面!
师:和从下面观察到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小英,小刚,小强也在观察长方体,仔细看看,小强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上面)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生1:短短的长方形是小英看到的。
生2:长长的长方形是小刚看到的。
生3:第3个长方形是小强看到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英、小刚、小强)
师:为什么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生1:坐的位置不一样。
生2:看到的面不一样。
师:坐的位置不一样,也就是观察的方向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
师:孩子们,我们帮智娜猜到第一件拿走的东西了,它可能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圆形会是什么呢?
(2)活动二: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请听要求:1.小组长先拿出圆柱。2.小组成员从你坐的位置观察是什么形状。3.画在A4纸中,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接着再拿出球继续观察。开始。
(学生进入活动二,板书圆柱、球)
师:我们先观察圆柱,谁来汇报?
师:我们先观察圆柱,谁来汇报?
生1:我看到的是个长方形。
生2:我看到的也是长方形。
师:你们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长方形),如果从上面看圆柱,会看到什么呢?
生:是圆形!
(预设:学生在此可能无法准确表达所看到的圆柱侧面的图形,因此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从侧面观察圆柱,所观察到的图形一样,这个图形是长方形。)
师:看来呀,从不同方向观察圆柱,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师:接着再观察球,从你坐的位置你看到什么形状?
生:是圆形。
师:你们看到的都是圆形?这个球可真是特殊呀,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竟然是一样的圆形。
师:其实呀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还有一个很特殊,不信你来瞧瞧,这是什么?(教师拿着正方体站在课室的中间,展示正方体),说说你看到什么图形?
生:是正方形。
师: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师:看来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师:现在你知道爸爸拿走的另一样东西底部是圆,可能是什么呢?
生1:可能是圆柱。
生2:也可能是球。
师:对啦,我们帮智娜一起在房间找找吧!你能找到哪些物体底部是圆形?
生1:花盆的底部是圆形。
生2:垃圾桶的底部是圆形。
师:哪些物体底部是长方形?
生1:鱼缸的底部是长方形。
生2:箱子的底部也是长方形。
师:但是这些东西都还在房间里,并没有被爸爸拿走。智娜来到另一个房间,快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爸爸的钓鱼包和渔竿包不见了。
师:哦是呢,爸爸原来放在这里的钓鱼包和渔竿包也不见了。看来呀爸爸是去(生:钓鱼了)!
【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形成基于对事物的观察和想象,因此,在本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供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通过多种活动和交流互动积累经验,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特征,突出重点。】
2.游戏教学,推测立体图形
活动三:寻宝
师:那爸爸去哪儿钓鱼呢?我们要从第二张纸条中找到答案,到达的地方从侧面看是(生:正方形、圆、正方形)。哪些立体图形能看到正方形呢?老师在能看到正方形的立体图形中放了宝贝,你能找到吗?猜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生猜测:可能是正方体。
师:你是怎么想到正方体的?
生: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学生回答猜想的过程,教师拿着正方体验证)
师:还可能是什么呢?打开学具盒找找吧。
生:找到了!是这个长方体!
(预设: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是正方体,但长方体不一定能想到,教师在学具盒中放特殊的长方体,学生找到后仔细观察。)
师:哪些立体图形能看到圆呢?
生:圆柱或球。
师:真棒,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看来爸爸到达的地方可能是跟正方体、球有关的建筑物,我们可以站到高的建筑物上去找找。你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在这!)哦,原来是去碧煦城堡呀。智娜在城堡里找到正在钓鱼的爸爸,爸爸说相信智娜在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下一定能找到!智娜和爸爸在城堡里度过了愉快又特别的一天。
师:同学们,绘本故事讲到这,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吗?
生1:学习了立体图形。
生2: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生3: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帮助智娜找到了爸爸,我们用到的知识就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你还能用今天学到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吗?(生:能!)好,我们一起继续看绘本吧。
【设计意图:由平面图形合理推测立体图形是难点,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突破难点。学生对特殊的长方体也能看到正方形有模糊的概念,通过找一找验证学生头脑中的模糊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学会描述和表达,使思维过程更加清晰、有序,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对应关系更加明确,从而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
1.问题一,好玩的生日晚会。
师:智娜的生日到了,爸爸妈妈为智娜准备了好玩的生日宴会,那就是在空中开生日宴会。快看,爸爸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妈妈准备了一个蛋糕。你知道这份礼物从上面看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形。
师:从前面看呢?
生:也是长方形。
师:蛋糕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圆形。
师:生日帽子从前面看是什么形状?
生:是三角形。
师:对啦,同学们真棒!猜猜从下面看呢?
生:是圆形。
师(拿出三棱锥):这个帽子的形状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叫三棱锥,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它。
师:这个帽子的形状也是一种立体图形,叫三棱锥,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它。
2.问题二,智娜的生日礼物。
师:智娜拆开生日礼物,里面是一套数学绘本,你会连线吗?
师:我们能最先确定哪位小朋友看到的?为什么?
生1:我能最先确定红色衣服小女孩的,因为她看到的我们也能看到,是书的封面。
生2:我还能确定绿色衣服小女孩的,她看到的是侧面。
师:最后剩下的背面就是(生:小男孩看到的)。
3.问题三,爸爸的新考题。
师:看来前两题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智娜的爸爸还有一题要考考大家,他用3个正方体拼成这个图形,你知道从分别看到什么形状吗?
生1:是两个正方形叠在一起的。
生2:在后面看不到,我们可以看前面的。
生3:是两个正方形横着摆。
(预设:从上面看到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由于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将其想象成画在同一平面上的图形,教师让学生想象从上面看到的两个正方形如果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并准备好学具让学生具体观察。)
师:3个小正方体,还能摆成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是什么形状呢?拿出小正方体,小组试一试吧。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各组摆的不同造型。
【设计意图:1.练习的设计延续绘本中的故事,持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问题一从立体图形到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物,使学生将对实物、立体图形的观察统一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问题二让学生学会通过排除法和有序思考来解决问题,先确定谁,再确定谁,最后剩下的就是谁看到的。
4.问题三是在学生进行单一几何体观察的基础上,对组合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提高了对学生想象的要求。“换一种摆法再试试”体现了问题的活动性和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
5.三个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四)观看视频,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可真有趣呀!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观察立体图形,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立体的,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播放视频)
师:图图会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你们能找到其他的立体图形吗?希望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同学们能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的世界,去看看这些立体图形的上下面和侧面,去感受我们世界的多姿多彩和无限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帮助学生建立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立体图形与生活实物的联系,鼓励孩子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积累学生的空间几何经验。】
(五)课堂作业,温故知新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课是冀教2011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一)》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生每天都处于观察活动中,但孩子的思维是零散的,观察到的形状是模糊的,怎样让学生唤起原有的经验,并将头脑中观察到的形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感知数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其实都在我们的生活中,便是我本节课设计时想要突破的问题。回顾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图主要体现“趣”、“探”、“思”、“验”。
一、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教材上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爸爸》,故事中智娜的爸爸给智娜留下3张纸条,上面画着不同的平面图形,提示这是爸爸拿走的物体,出发的地方,到达的地方分别从三个不同的面看到的样子,这正是我们教学的内容呀!因此,我将绘本故事串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帮着智娜找爸爸,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二、活动“探”究丰富多彩。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探究为主,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活动:观察长方体,观察圆柱、球、正方体,寻宝。将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学生坐在立体图形的不同方向,看到的面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通过实物观察,交流对比,学生能很快知道观察的方向不一样,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也不一样。有了丰富的活动经验积累,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就水到渠成了。
三、换位观察“思”辩真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因此在学生本位观察之后,我抛出问题:猜猜这个图形是你们小组哪位同学看到的?是组长看到的,是某某同学看到的,也是我看到的。在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中,我再提问:这个图形和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我看到的是长长的长方形,这个是短短的长方形。让学生将看到的和头脑中想象到的不同形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能感受到同一个长方体,前面和后面看到的是一样的长方形,左面和右面看到的是一样的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看到的也是一样的长方形。
四、猜想“验”证发散思维。
在教学例3,从看到的一个面是正方形推测出立体图形时,学生很快能猜到可能是正方体。因为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生知道正方体能看到正方形,但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并不清楚,也有个别孩子能回答可能是特殊的长方体,这是猜想的过程。但是这是个什么样的长方体,学生一时之间无法描述,大部分孩子也无法想象出这样特殊的长方体,因此还需要验证。
我将这个特殊的长方体放在学生的学具盒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找到了找到了!”小组长迫不及待将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学生脑袋中那个模糊的思维印象在此刻得到验证。我顺势介绍,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一样长,所以同学们能看到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也为以后深入认识长方体做铺垫。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述、脑思、笔画,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学生获取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探索的快乐!
九、设计特点
二年级学生都喜欢看绘本故事,数学绘本也是非常精彩有趣的。本课采用绘本故事《寻找消失的爸爸》贯穿本节课,爸爸去哪儿?爸爸给智娜留下什么提示?智娜该如何找到爸爸?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呢?怎样才能找到爸爸呢?每个环节每个问题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丰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供了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除了本位观察外,还让学生猜想、验证其他方向看到的是什么图形,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用语言描述这些不同的形状。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本课设计的三个活动都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引导着学生积极思考,思维在不停地碰撞中爆出精彩的火花。
十、改进方向
1.由于教龄时间不长,本人的教学语言还需要更加准确、简练、到位。教师的提问,引导更加明确,学生才能准确进行表述。评价语言还需更加丰富,学生才能更有动力。
2.教学活动要做到有序,及时把控学生的纪律,让学生的活动更有章法,“活而不乱”。
3.本课还应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空间观念,因此如何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的度,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实物,还需教师再仔细琢磨。
数学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总结方法,提升认识,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导探索,体验交流,拓展运用,全课小结,作业,板书,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三 观察物体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多种练习,巩固知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