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下共主,形同虚设,经济生产转变,生产工具改变,生产力提高,开垦荒地,土地私有,井田制崩溃,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赋税制度改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周幽王,褒姒——烽火戏诸侯
春秋战国这个乱世是怎么开始的?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嫡立庶,导致王室内争,宗法分封制从顶层开始遭到破坏。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子曰: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篇》“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 ——《国语·鲁语》下“无岁不聘,无役不从。”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前651年 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前632年 楚晋城濮之战,晋大胜前627年 秦晋崤(xiá)之战, f 晋大胜前606年 楚庄王问鼎中原前597年 晋楚大战于邲(bì), b 晋大败前506年 吴破楚入郢(yǐng)前494年 夫差大败越国前473年 越灭吴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大动荡
前700年,楚武王灭权国始置县前688年,秦武公伐邽、冀戎初置县
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 华夷并存,斗争与融合
分封逐渐瓦解,郡县制萌芽
材料一:周郑交恶公元前720年,周桓王继位。周王室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庄公便派遣军队在四月收割了王畿内温地的麦,周郑关系恶化,郑军击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只能忍气吞声。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材料二: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能派人向鲁国求助丧葬费。桓王死后,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
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周天子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看出诸侯争霸还有怎样的影响呢? 诸侯争霸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
材料:春秋中期,随着中原各国的强大与争霸,戎狄蛮夷先后被征服、吞并,如西戎为秦所驱,赤狄、白狄为晋所灭,莱夷为齐所灭,濮夷为楚、鲁所灭,蛮为楚所灭。到春秋末年,戎狄蛮夷逐步被华夏所同化,华夷差别慢慢地消失了。——《国史概要》
民族认同(中华民族)
“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孟子·滕文公下》
“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史记·秦始皇本纪》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刘向:《书录》
田氏代齐·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智伯,分别建立三个封建政权。·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它们为诸侯。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思考:这三幅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历史趋势? 国家数量不断减少,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列国纷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灾难,但也产生了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
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利于封建新势力的发展;
第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总之,争霸战争之后,随着民族交往渐趋频繁,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各族先后走上了封建制的轨道。
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细密
水利灌溉: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芍陂(quèbēi))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中心城市涌现
宗庙之牺为畎[quǎn]亩之勤。 ——《国语·晋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根据明朝彩绘绢本圣迹图绘制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jǐ] ,试诸狗马;恶[e]金(铁)以铸鉏[chú] 、夷、斤、斸[zhǔ],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齐国:“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的好坏征收数量不等的田税
鲁国:“初税亩”,“履田而税”,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
晋国:“作爰田”,将土地一次性分给农民,允许农民自行管理土地。
经济大发展——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大变革
结果:社会转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取代宗法分封制。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徙木立信) ——王安石《商鞅》
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 授田 v 于百姓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风俗: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法令: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献公21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6万惠文王7年,与魏战,斩首8万惠文王后元11年,败韩岸门,斩首万人武王4年,拔韩宜阳,斩首6万昭襄王14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昭襄王33年,破魏,斩首15万昭襄王43年,白起攻韩,斩首5万昭襄王47年,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40余万昭襄王50年,攻三晋,斩首6千,晋军走死河中2万王政2年,攻魏取卷,斩首3万王政13年,攻赵,斩首10万
变法措施深入人心;使秦国国富兵强;秦国战斗力大增。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学术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产生发展。
政治:礼坏乐崩,旧制度逐步瓦解;争霸战争盛行,各国竞相改革。
文化:士阶层兴起,学术下移。
三、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大解放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政治思想:仁(核心)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教学原则:“有教无类”(私学)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
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由其弟子整理,记录其思想言论《论语》
道家创始人——老子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
哲学思想:(1)核心思想:“道”是世界的根本。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朴素辩证法:①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②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为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评价老子①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哲学、伦理学、思维方式、道德人格)②其政治思想悲观消极,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
孟子(约BC372年-BC289年)
荀子(BC313年-BC238年)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新兴地主阶级提供理论。
墨家: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法家: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百家争鸣”历史影响:1、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备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富国强兵,百家争鸣背景,孟子儒家,荀子儒家,庄子道家,墨子墨家,孙武兵家,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示范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战国政治,怎一个“乱”字了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田氏代齐,华夏一体,战国形势,春秋战国经济,怎一个“发展”了得,社会经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华夏认同,列国纷争华夏认同,从春秋到战国,二变法运动,邹忌改革,李悝改革,商鞅改革,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根本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