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3-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1853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3-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1853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3-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1853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 ——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降水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对其形成机制却了解甚少。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视频导入,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再结合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的图片自己的生活感受目的去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我设计了两次小组探究活动,通过设计的两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以及小组合作精神,并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的优势。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小组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
六、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结合近期的天气状况和天气预报,引入降水的学习。
播放 《降水的形成》视频
视频欣赏
视频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目标)
阅读本节学习目标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一】:
了解降水的类型与测量
学生自学课文,理清下面内容:
降水的类型与主要形式
雨、雪、冰雹,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雾、霜、露是否属于降水
不属于
3、人工是否可以制造降水?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人工降水
展示各种降水的符号
4、谈谈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
展示雨量器,(实物展示),简述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明确降水量的单位
6、辨认各种降水符号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题。
回答: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雾、霜、露不属于降水
3、可以。但是要依据一定的天气条件
4、结合生活谈降水影响
5、简述雨量器的构造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明确降水量的单位:mm
6、学生辨认各种雨的符号
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联系生活,感受地理
温故而知新,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
教
学
过
程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二】
探究降水量的变化
1、根据图表信息计算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
2、根据图表资料绘制耨地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学生绘图:
月份应找准
定量须准确
填涂要均匀
最后要起名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3、根据绘制的图表分析该地降水量的变化
= 1 \* GB3 ①.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吗?
= 2 \* GB3 ②.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 3 \* GB3 ③.哪几个月降水比较少?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4、比较不同地区降水量柱状图,总结降水量季节分布的类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湿润型
5、说出家乡(大丰)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互相点评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回答问题。自由发言
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
夏雨型:夏季多雨
冬雨型:冬季多雨
年雨型:全年多雨
少雨型:全年少雨
湿润型:全年湿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合作探究,培养合作能力
结合乡土地理,了解家乡
教
学
过
程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三】
探究降水的分布规律
1、结合前面对等温线的理解,自主总结等降水量线的特点。
2、结合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
探究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各地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
(2)、两极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500毫米以下)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在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3、阅读书本图文资料找出世界雨极和干极并分析原因。
乞拉朋齐的降雨形式是地形雨
教师板图讲解地形雨的形成过程
学生根据已学的等高线、等温线定义等降水量线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问题
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到讲台上指图说明本组的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和补充。
学生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 1 \* GB3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 2 \* GB3 ②难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 3 \* GB3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学生观察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世界雨极、干极。
学生通过看课本阅读材料的出答案。
温故知新
相信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锻炼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展示景观图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教
学
过
程
【课堂小结及板书】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主要形式、测量。
2、降水的季节变化: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二、降水的分布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多极少——赤道两极
2、东多西少——回归线两侧
3、沿多内少——中纬度地区
4、迎多背少——山地两侧
教
学
过
程
【课堂检测】
读北半球四地降水量的月份配图,回答第1-3小题.
1、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月平均降水量大于100mm为多雨,图中反映冬季多雨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字母的地区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 ;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
(2)B、D两地相比, 地降水多; 地降水少。
(3)由C地到E地降水量的变化是 ,F地降水量比E地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