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课-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1864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课-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1864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主梳理,专题剖析,交流展示,当堂检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生物复习课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1课时 总第__课时 主备人 刘胜权 审核人 课题:了解生物圈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逐步构建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食物网。难点预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351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师准备: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351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师用书。导 学 流 程教学行为提示一、目标导学1.导入设计前面同学们都已知道了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第二章就是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揭示了生物与环境是如何构成统一整体的,只不过是在不同水平上探讨:第一节主要是个体水平上,第二节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第三节是在生物圈水平上。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层层递进,引导同学们逐步构建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概念。2.目标解读第二章的内容是了解生物圈,理解生物圈的关系,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自主梳理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同种和不同种生物)。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植被分布、动物体型毛色等。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相互作用。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3.食物链和食物网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a)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方。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处于稳定状态。自动调节能力较强。作用: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业产品;改善生态环境,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b)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不均匀,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会发生剧烈变化。作用:畜牧业发达,为人们提供大的肉、奶和毛皮;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c) 海洋生态系统:分布: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特点:动物种类繁多。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还有部分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丰富的资源d) 淡水生态系统:特点:由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常见的植物种类有芦苇、水藻、水草、睡莲等。e) 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如沼泽地。湿地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多种多样生物产生的“摇篮”。无数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f) 农田生态系统:特点: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活所需。g) 城市生态系统:分布:在人群较多的地方。特点: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生物部分主要是人,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三、专题剖析1.重难点专项剖析知识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2.下列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根系发达C.山底的树木一般是阔叶林,山顶一般是针叶林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多雨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湿度等。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有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所以选D。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一只羊B.一群羊C.一个池塘D.草原上所有羊解答: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据此分析答题。A、一只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一个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A错误;B、一群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 一个池塘,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生态系统,C正确;D、草原上所有的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C。 2.易错点专题剖析知识点一 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范围为(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B. 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D。3.考试热点专题剖析在考试时,出题人往往会结合生活经验出考题。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和丰富的文学积累,学会审题,抓住大段文字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是解题的突破口。例: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解答:田鼠增多,毁坏作物,粮食减产;青蛙减少,害虫增多,农作物减少;杂草和农作物争夺水、肥、光照等,使农作物减产。这些都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干旱缺水使农作物减产,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故选D。 四、交流展示1.合作交流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探讨问题。 2.互助过关提出问题,合作解决。3.难点展示例: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重要部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五、当堂检测1.基础题举一反三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生物圈2.提高题同类演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 D.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拓展题考点聚集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因素 课件展示图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六、教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主梳理,专题剖析,交流展示,当堂检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自主梳理,专题剖析,交流展示,当堂检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