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子构成练习
展开
19.1物质的分子构成同步练习鲁教版(五四制)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对于原子核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子 B. 质子、中子 C. 质子、电子 D. 中子、电子
- 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B.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 水能蒸发说明水分子间已经没有了引力
D. 物质一般在固态的体积最小说明这时分子间已没有了空隙
-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 “花香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5ml水和5ml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用肉眼看不见,说明分子体积很小
D. 水结成了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
- 关于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组成物质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质子和电子组成
C. 电子比原子核的直径大
D. 还有比质子更小的粒子
- 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见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B.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
C.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D. 物体摩擦过程中会在表面产生出新电荷,叫做摩擦起电
-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 粉笔头能被碾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铁丝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 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是构成常见物质的最小微粒
B. 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C. 原子是由它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 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也带正电
- 下列描述物质结构的图中,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正确的是
A. B.
C. D.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 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可能持续运动
C.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D. 金钢石原子内部是由不带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 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盒
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 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
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推动下进行的
D. 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组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提出它们都是由被称为______的更小粒子组成.
-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甲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模型。其中乙是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分子间引力最大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 物体是由大量 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它的直径约为 m,合 nm。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小婧同学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她猜想滑动摩擦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现有以下器材:斜面,带钩的正方体木块六面光滑程度相同,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六面光滑程度相同,表面平整的长木板,几条毛巾,直尺,弹簧测力计。请你帮助、小婧同学,从上述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验证。
所需器材:______填序号
简述实验步骤:
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______
______
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 学习了本节内容后,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身边的器材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呢在这里,我们来学习下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利用注射器测出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
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甲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2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格子未满半个的不计入格数,超过半个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这个油膜的面积是 。
假设这层油膜是按如图乙所示,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而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膜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cm。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 通过对下面数据的简单处理,我们可以体会分子的体积究竟小到什么程度,科学家发现,纯净水即水,常温下约有个水分子,水约有20滴水,问:
滴水中约有多少个水子?
如果平均每秒能数1个水分子,那么不停地数,数完一滴水中的水分子,需要多少年?一年按365天计算
- 某位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空气,相当于一口吞进多少个空气分子?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______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_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核的组成,知道原子核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解答】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等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即分子力等于零;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周围的,可对放入其中的其它磁性材料产生磁力作用的物质,它传递着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A.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A错误;
B.花香四溢是扩散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B正确;
C.铁、水、空气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叫磁场,它不是由分子组成的,故C错误;
D.物质在固态时体积最小,仍能发生扩散现象,分子之间仍存在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A、花香满园,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5mL水与5mL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用肉眼看不见,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4.【答案】D
【解析】略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大小、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等概念,知识点多,难度小,关键多看书。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荷的转移。
【解答】
A.根据分子的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故A错误;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
C.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产生出新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的间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
A.粉笔头能被碾成粉末,不能说明分子变小了,粉状仍是固体小颗粒,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故A错误;
B.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由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B错误;
C.铁丝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解:A、分子、原子还可以再分,分成比原子更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
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故B错误;
CD、原子都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从原子还可以再分,分成比原子更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去分析;
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
原子都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及各微粒的带电情况,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是一道基础题。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解答】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其顺序应为: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由选项中的物质结构图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解:A、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的物体,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物体不受力时,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物体并不是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可能持续运动,故B错误;
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既有绝对运动,又有相对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C正确;
D、金刚石原子内部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原子的结构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略
11.【答案】质子 中子 夸克
【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故答案为:质子;中子;夸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又有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2.【答案】固
液
气
【解析】略
13.【答案】 液
甲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排列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极度散乱,分子间距很大,是气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14.【答案】分子
【解析】解: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为了方便研究问题通常把分子看成小球,其直径约为 m,合。
15.【答案】c、d、g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 将长方体侧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
【解析】解:由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决定了器材的选取:长方体,能提供大小不同的接触面;读出拉力,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测力计。实验步骤:
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
将长方体侧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它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
在压力和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是否有关,必须保证住: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接触面的大小不同。由此去选取器材。然后做两次实验进行对比。拉动时必须保证要匀速拉动。使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
器材的选取要为实验目的来服务。这类题目解题时一定不要忘了实验目的。
16.【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读图可知,面积超过小正方形一半的正方形个数为60个,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所以油酸膜的面积为:
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油膜的厚度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则:。
17.【答案】一滴水中水分子的个数为个。
每秒数1个分子,一滴水中的水分子要数完,需要的时间为年。
【解析】略
18.【答案】解:标准状况下,lmol空气的体积
中学生吸进空气体积为
他吸入的空气分子总数约为:个。
答:中学生相当于一口吞进个个空气分子。
【解析】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吸进的空气相当于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从而通过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求出气体的摩尔数,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求出气体的分子数。
本题关键是明确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然后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计算。
19.【答案】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推理;模型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理学史,知道科学家的贡献。
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进行演示。
【解答】
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这是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的;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故答案为: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推理;模型。
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物质的分子构成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物质的分子构成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核能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核能课时作业,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4×107J/kg,【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能源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一节 能源课后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42×109J/kg),【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