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1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2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3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4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5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6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7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2遗传与变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导图,必考大题规范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典型考题 精讲研析】【高考真题】(2019·全国卷Ⅰ·T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 。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 。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 ,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 。
    【审答误区】本题失分集中在第(1)(2)(3)问,失分原因主要有三点:1.不能由题干图获得关键信息:白眼和焦刚毛均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样翅外展与紫眼、粗糙眼与黑檀体遗传上均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不能准确写出亲本基因型:导致无法计算后代出现的概率。3.书写对象不明:不清楚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仅需要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即可,所以书写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时容易将性别这一对相对性状写出,造成混乱和错误。
    【素养体现】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体现在:1.科学思维: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推测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2.科学探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其验证的相关知识。(1)由图可知,翅外展基因与粗糙眼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二者能自由组合,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一隐一显)个体所占比例是3/16。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杂交,后代雄蝇中不会出现焦刚毛个体;若反交,子代雄蝇全部为白眼,雌蝇全部为红眼,即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
    (3)欲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双杂合个体自交或测交。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红眼灰体,F1相互交配所得F2的表现型及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需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以要分析红眼/白眼这对性状,此时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 2∶1∶1。答案:(1)3/16  紫眼基因 (2)0 1/2(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热点预测 精练题组】【考向一】遗传规律的实验验证1.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正常翅(E)对斑翅(e)是一对相对性状,长毛(F)对短毛(f)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一正常翅短毛雌虫与一斑翅长毛雄虫交配,F1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且未表现出与性别相关。(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__ (填“能”或“不能”)证明翅型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只考虑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理由是______ 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__ _(填“能”或“不能”)证明E、e和F、f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 
    (3)若选择F1个体进行杂交,设计实验探究毛的长短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只考虑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应选择性状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个体交配,观察子代性状。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现将一正常翅短毛雌虫与一斑翅长毛雄虫交配,F1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的杂交都是测交类型,据此答题。(1)如果E、e位于Z染色体独有区段,则正常翅雌虫与斑翅雄虫交配后代翅型表现与性别有关,雄性后代都为正常翅,雌性后代都为斑翅,因此根据上述杂交实验能证明翅型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2)根据题意分析,假设E、e和F、f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则Eeff与eeFf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不能证明E、e和F、f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分析,若控制毛的长短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为ZfW×ZFZf,F1为ZFZf∶ZfZf∶ZFW∶ZfW=1∶1∶1∶1;若控制毛的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为ff×Ff,F1为Ff∶ff=1∶1。现选择F1个体进行杂交,设计实验探究毛的长短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应选择性状分别为长毛雌性(ZFW或Ff)和长毛(ZFZf或Ff)或短毛(ZfZf或ff)雄性的个体交配,观察子代性状。答案:(1)能 如果E、e位于Z染色体独有区段,则正常翅雌虫与一斑翅雄虫交配,后代翅型表现出与性别相关,雄性后代都为正常翅,雌性后代都为斑翅(2)不能 因为如果E、e与F、f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Eeff与eeFf个体杂交后代也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3)长毛雌性 长毛或者短毛雄性
    【答题策略】利用“性状比之和”判断控制遗传性状基因的对数(1)依据: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比例的形式,或者给出的性状个体数之间的比值接近“常见”性状比,可以将性状比中各个数值相加。①自交情况下,得到的总和是4的几次方,就说明自交的亲代中含有几对等位基因。②测交情况下,得到的总和是2的几次方,则该性状就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2)实例:①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各数值加起来是16,即42)或测交结果是1∶1∶1∶1(各数值加起来是4,即22)时,可立即判断为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
    ②如果题目中自交后代性状比中的数值加起来是256(即44)或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中的数值加起来是16(即24),可立即判断为由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
    2.(2020·江苏高考)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      。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图甲性状的概率为       ,雄性个体中表现图乙性状的概率为 。 (3)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       。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     。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       的果蝇与其杂交。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内容。(1)据图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长翅性状在雌雄中都无差别,而眼色在雌雄性中结果不同,故通过实验①和②,主要是验证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而翅型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2)分析可知,实验①中F1分别为AaXBY、AaXBXb,雌雄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种类为3×4=12种。F2的雌性个体中不会出现XbXb个体,故表现甲性状即残翅白眼的概率是0;雄性个体中表现乙性状即长翅红眼的概率为3/4×1/2=3/8。
    (3)分析可知,只考虑眼色,实验②中F1分别为XBXb(红眼♀)、XbY(白眼♂),因此:Ⅰ.若F1中出现的白眼雌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其基因型应为XbXb。Ⅱ.若F1中出现的白眼雌果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其基因型应为XbXb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XbXb、Y、Xb、XbY。Ⅲ.若要鉴别F1中出现的白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bXb还是XbXbY,则应选择某一雄性果蝇与之杂交;若选择XbY,则子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白眼,因此,应该用表现型为红眼的雄蝇进行杂交。
    答案:(1)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翅型性状与性别无关(2)12 0 3/8(3)XbXb  XbXb、Y、Xb、XbY 红眼雄性
    【考向二】遗传规律的综合应用3.(2020·天津等级考)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如表所示。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 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________ 产物的种子,采用__________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和基因表达。(1)三对基因通过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直接影响小麦的面筋强度,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以两种纯合小麦为亲本杂交,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含有A、B2、D2基因(含甲、丙、戊)的小麦种子为强筋小麦,含a、B1、D1基因的小麦种子为弱筋小麦,小偃6号基因型应为AAB2B2D1D1,安农91168基因型应为AA B1B1D2D2,则F1的基因型为AAB1B2D1D2,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应为AAB2B2D2D2,所占比例为1×(1/4)×(1/4)=1/16,F2种子中均含有AA基因,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应为aaB1B1D1D1,所占比例为0。
    (3)F2种子中均含有AA基因,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只含有甲、乙、丁产物的种子(基因型为AAB1B1D1D1),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或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使后代中出现aaB1B1D1D1。答案:(1)蛋白质的结构(2)1/16 0(3)甲、乙、丁 诱变、基因工程、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
    4.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三种类型,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机制如图所示。已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其遗传规律,现用开白色花和粉色花的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获得F1,让F1杂交获得F2,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色的表现过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______ 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2)基因D、d位于______ (填“X”或“常”)染色体上,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3)反交实验中,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 ;让F2中开白色花的植株随机交配得F3,理论上F3中雌雄比例为____,其中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 。 (4)选取正交实验F2的红色花植株随机交配,子代中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______ 。 
    【解析】(1)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两对基因分别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地控制生物的性状。(2)根据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可知,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而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故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由于白色的基因型为 ,粉花的基因型为B-XdXd或B-XdY,而反交后代中均为红色花,故亲本为bbXDXD和BBXdY,则子一代为BbXDXd和BbXDY,理论上子二代中红色∶粉色∶白色=9∶3∶4,其中开白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bbXDXD∶bbXDXd∶bbXDY∶bbXdY=1∶1∶1∶1,而实际上子二代中:红色∶粉色∶白色=3∶1∶1,bbXdY致死,故子二代的白花植株中存活的个体有
    bbXDXD∶bbXDXd∶bbXdY(致死)∶bbXDY=1∶1∶1,其中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bXD∶bXd=3∶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bXD∶bY=1∶1,若让F2中开白色花的植株随机交配得F3,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DXD∶bbXDXd∶bbXDY∶bbXdY(致死)=3∶1∶3∶1,故雌雄比例为4∶3,其中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XDXD∶bbXDXd=3∶1。(4)根据正交的后代中有粉色和红色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DY和BBXdXd,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XDXd和BbXdY,子二代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XDXd和B-XDY,其中BB∶Bb=1∶2,红色花植株随机交配,后代中B-∶bb=8∶1,理论上红色的比例为8/9×3/4=24/36,粉色花的比例为8/9×1/4=8/36,白色花的比例为1/9,白色花中bbXDXD∶bbXDXd∶bbXDY∶bbXdY(致死)=1∶1∶1∶1,故白色花的比例为1/9-1/9×1/4=3/36,故子代中红色花∶粉色花∶白色花=24∶8∶3。
    答案:(1)酶的合成(2)X  基因自由组合(3)bbXDXD和BBXdY 4∶3  bbXDXD∶bbXDXd=3∶1(4)24∶8∶3
    【答题策略】比例失调与致死类型的确认(1)针对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自交子代若出现显、隐性比为2∶1,则表明AA致死。(2)针对两对等位基因:双杂合子自交子代总组合数应为“16”,倘若总组合数偏离16,则缺少的比例可能是致死所致,对照9∶3∶3∶1可确认致死类型及比例,高考中最常涉及的是出现“15”组合数字,则表明有1/16比例致死,对照亲本基因型,可确认该比例所涉及的基因型。(3)性别比例失调与致死类型确认:①若发生隐性纯合致死,则XAXa×XAY,杂交子代中会呈现♀∶♂=2∶1的失调性别比例。②若XA花粉致死,则XAXa×XAY,杂交子代中无雌性个体。
    (4)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情况:
    必考大题规范练2 遗传与变异 (30分钟 100分)1.(15分)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1)①甲同学选取绿色果皮植株与黄色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为什么?          。
    ②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a.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       为显性。 b.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          ,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          ,则黄色为显性。 
    (2)已知控制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实验室现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某同学想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面是他的实验方案的部分内容,请补充完善。取                   进行杂交实验。 若子代雌果蝇             ,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子代雌果蝇             ,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隐性性状。
    【解析】(1)①正交与反交实验可以判断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或者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也可用来判断显隐性关系,但如果显性亲本是杂合子,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②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是显性性状。b.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植株是纯合子,绿色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与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也就是AA(绿色)×aa(黄色)→Aa(绿色);如果黄色是显性
    性状,则绿色果皮植株(aa)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2)要求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故选择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可达到目的,如图1、2、3所示(假设这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若子代雌果蝇不表现母本性状(如图2),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显性。若子代雌果蝇表现出母本性状(如图1、3),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隐性。
    答案:(1)①不能 如果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会同时出现黄色和绿色两种表现型,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②a.绿色b.都表现为绿色果皮 出现黄色果皮(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 (2)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 不表现母本性状 表现出母本性状(只要杂交方案与相应结果分析正确,合理即可)
    2.(20分)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         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          。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        。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       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         。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         ,白毛个体的比例为     。
    【解析】(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能产生棕色猪(A_bb、aaB_)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共4种。④F2的基因型
    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A_bb与aaB_所占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6,故F2棕毛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6,即1/3。F2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1/9。(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I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ii A_B_的个体。把Ii和AaBb分开讨论,Ii×Ii后代有3/4I _和1/4ii,
    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 A_B_)的比例为1/4×9/16=9/64,棕毛个体(ii A_bb、iiaaB_)所占比例为1/4×6/16=6/64,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
    答案:(1)4  (2)①AAbb和aaBB ②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4 ④1/3 1/9(3)9/64 49/64
    3.(16分)(2020·浙江7月选考)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     ,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     。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    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及相关概率计算。从杂交Ⅱ的亲本为黑体♀和灰体♂,F1全为灰体,F2无论雌雄灰体∶黑体=3∶1,可知灰体为显性,且A、a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Ⅱ的亲本为黑体♀(aa)和灰体♂(AA)。同理,根据组合Ⅱ的F2可知,雌性中红眼∶白眼=4∶3,雄性中红眼∶白眼=1∶3,可知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为显性,杂交Ⅱ的亲本为红眼♀(XBXb)和白眼♂(XbY)。(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眼、白眼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杂交Ⅱ的亲本为红眼♀(XBXb)和白眼♂(XbY)。F1雌性为1/2XBXb、1/2XbXb,雌配子为1/4XB、
    3/4Xb,雄性为1/2XBY、1/2XbY,雄配子为1/4XB、1/4Xb、1/2Y,F2雌性中红眼∶白眼=4∶3,雄性中红眼∶白眼=1∶3,可知红眼中XBXB致死。因此杂交Ⅰ(XBXb、XbY)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XBXb、XBY)交配,后代比例为红眼♀(XBXb)∶红眼♂(XBY)∶白眼♂(XbY)=1∶1∶1,红眼∶白眼为2∶1,不是3∶1。(2)据分析可知,杂交Ⅱ的亲本为黑体红眼♀(aaXBXb)和灰体白眼♂(AAXbY)。若F2灰体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随机交配的亲本为A_XBXb×A_XBY,A_中有1/3AA、2/3Aa,产生的F3表现型有2×3=6种。随机交配的母本为1/3AAXBXb、
    2/3AaXBXb,雌配子为2/6AXB、2/6AXb、1/6aXB、1/6aXb,随机交配的父本为1/3AAXBY、2/3AaXBY,雄配子为2/6AXB、1/6aXB、2/6AY、1/6aY,利用棋盘法计算,由于XBXB致死,因此F3中灰体红眼的比例为(4+2+4+2+2+2)/(6×6-4-2-2-1)=16/27。(3)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AaXBY)的基因型,通常采用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即待测个体与黑体白眼雌果蝇(aaXbXb)进行杂交。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配子及各种符号、子代表现型比例,特别是表现型中应有性别。
    答案:(1)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 X(2)aaXBXb  6 16/27(3)
    【加固训练】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B1、B2和B3控制,其中B1控制黑色,B2控制灰色,B3控制棕色,B1对B2和B3为显性,基因型B2B3表现为花斑色。请回答:(1)B1、B2和B3源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控制毛色的基因型有      种,毛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3)若雌雄中均取数量相同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4)有人在实验中发现,某灰色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后代花斑色∶棕色=1∶1,最可能的原因是       ;为验证此结论,让后代中所有的花斑色与棕色相互交配,若结果为        ,则推断正确。 
    【解析】(1)B1、B2和B3源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2)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B1、B2和B3控制,其基因型有B1B1、B2B2、B3B3、B1B2、B1B3和B2B3 6种。由于毛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3)若雌雄中均取数量相同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则B1、B2、B3的频率都为1/3,产生的后代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黑色∶灰色∶花斑色∶棕色=(1/3×1/3+1/3×1/3×2+1/3×1/3×2)∶(1/3×1/3)∶(1/3×1/3×2)∶(1/3×1/3)=5∶1∶2∶1
    (4)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B2B2,棕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B3B3。正常情况下,灰色雄性个体与多只棕色雌性个体杂交,后代全为花斑色,而结果是花斑色∶棕色=1∶1,则最可能的原因是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为验证此结论,让后代中所有的花斑色(B2B3)与棕色(OB3)相互交配,若推断正确,则结果为灰色(OB2)∶花斑色(B2B3)∶棕色(B3B3、OB3)=1∶1∶2。
    答案:(1)不定向性 (2)6 基因的分离(3)黑色∶灰色∶花斑色∶棕色=5∶1∶2∶1(4)此灰色个体的B2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缺失  灰色∶花斑色∶棕色=1∶1∶2
    4.(20分)(2020·宿迁二模)下列为研究西瓜果肉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以白瓤西瓜自交系为母本(P1)、红瓤西瓜自交系为父本(P2)开展如下杂交实验。自交系是由某个优良亲本连续自交多代,经过选择而产生的纯合后代群体。西瓜的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请回答:
    (1)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西瓜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这对性状不可能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 (3)若西瓜果肉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则①P1的基因型为     。基因A(a)与B(b)位于      ,且两对等位基因对果肉颜色的 影响可能表现为下列中的    效应。 互补效应:两对基因同时为显性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当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都为隐性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重叠效应: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只有当两对基因全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②回交二后代与回交一后代相同的基因型是      ,该基因型个体在回交二后代的白瓤西瓜中占     。③为验证第①题的假设,研究人员选择亲本杂交的F1个体之间随机传粉,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支持假设。 
    【解析】(1)因西瓜的花为单性花,故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西瓜杂交实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去雄。(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以白瓤西瓜自交系为母本(P1)、红瓤西瓜自交系为父本(P2)开展杂交实验,F1全为白瓤,证明白瓤为显性;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性状,则回交二中红瓤∶白瓤应接近1∶1,实际上回交二让F1白瓤(杂合子)与亲代红瓤杂交,后代白瓤∶红瓤≈3∶1,故这对性状不可能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3)①由分析可知,白瓤为显性性状,且P1为纯合的白瓤,故其基因型为AABB;F1基因型为AaBb,由回交二F1白瓤(AaBb)与亲代红瓤(aabb)杂交,子代白瓤∶红瓤=3∶1可知,基因A(a)与B(b)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若为连锁,则
    后代比例应为1∶1);且只有当两对基因全为隐性时才表现为红瓤,只要有一个以上显性基因即表现为白瓤,故符合基因的重叠效应。②回交二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回交一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故回交二后代与回交一后代相同的基因型是AaBb;该基因型个体在回交二后代的白瓤西瓜中(AaBb、Aabb、aaBb)占比为1/3。③选择亲本杂交的F1个体(AaBb)之间随机传粉,则基因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若第①题的假设成立,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瓤西瓜∶红瓤西瓜=15∶1。
    答案: (1)去雄(2) 回交二后代中白瓤西瓜∶红瓤西瓜接近3∶1而不是1∶1(3)①AABB 非同源染色体上  重叠 ②AaBb  1/3 ③白瓤西瓜∶红瓤西瓜=15∶1
    5.(15分)(2020·济南二模)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粗眼与细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D、d)和等位基因(F、f)控制,其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粗眼刚毛雄果蝇与多只细眼刚毛雌果蝇(雌果蝇的基因型彼此相同)随机交配(假定每对果蝇产生的子代数目相同),F1全为细眼,其中雄性全为刚毛,雌性刚毛∶截毛=2∶1,让F1中刚毛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不考虑突变)。
    (1)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常”“X”或“X和Y”)染色体上。 (2)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可以通过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 (3)F2中的细眼刚毛雌果蝇有  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
    【解析】(1)分析可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截毛,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亲本雌性为刚毛,子代雌性出现了截毛XdXd,说明亲本都携带有截毛基因Xd,雄性亲本携带截毛基因Xd,表现为刚毛,说明其为杂合子,即在Y染色体上还携带有刚毛基因YD,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2)分析可知,细眼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F基因控制,刚毛为显性,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由D基因控制,亲本雄性为粗眼,基因型为ff,根据子一代雌性中刚毛∶截毛=2∶1,雄性全为刚毛,说明亲本雄性中存
    在XdYD、XDYD两种基因型,设XdYD所占比例为a,则两种基因型的雄性个体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及比例为Xd∶XD=a∶(1-a),由于所有雌性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均为XDXd,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Xd∶XD=1∶1,则1/2a=1/3,所以a为2/3,即亲本中的雄果蝇基因型及其比例为ffXdYD∶ffXDYD=2∶1。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FFXDXd,可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基因型,即让亲本雌果蝇与粗眼截毛的雄果蝇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3)亲本雄性基因型为ffXdYD∶ffXDYD=2∶1,雌性基因型为FFXDXd,亲本雄性产生的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及比例为Xd∶XD=2∶1,亲本雌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d∶XD=1∶1,所以子一代中细眼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FfXDXD∶FfXDXd=(1/3×1/2)∶(2/3×1/2+1/3×1/2)=1∶3,子一代中细眼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和比例为FfXDYD∶FfXdYD =1∶1,单独分析细眼基因的遗传,Ff×Ff杂交,子二代细眼中基因型有FF和Ff两种,其中FF占1/3,单独分析刚毛基因的遗传,子一代中刚毛雌性基因型和比例为XDXD∶XDXd =1∶3,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Xd∶XD=3∶5,子一代中刚毛雄性基因型和比例为XDYD∶XdYD =1∶1,产生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Xd∶XD∶YD=1∶1∶2,F2中的细眼刚毛雌果
    蝇有FFXDXD、FFXDXd、FfXDXD、FfXDXd共四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5/39。
    答案:(1)截毛  X和Y(2)ffXdYD∶ffXDYD=2∶1(3) 4 5/39
    6.(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R/r)控制,已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且其中R/r仅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正常F1全为红眼(偶见一只雌果蝇为XXY,记为“M”;还有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N”)。(1)由题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      ,其不可能与R/r一样位于X染色体上的理由是: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以上实验过程(产生正常F1果蝇)。(2)M果蝇能正常产生配子,其最多能产生X、Y、XY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其对应比例为      。 
     (3)N果蝇出现的可能原因是:①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②亲本雄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③亲本雌果蝇发生某个基因突变;④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XO型果蝇(XO为缺一条性染色体的不育雄性),请利用现有材料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N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         ,然后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        ,则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 Ⅲ.若        ,则是亲本雌果蝇基因突变; Ⅳ.若        ,则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解析】(1)由题意知,A和R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则F1全为红眼时,亲代纯合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XRXR、AAXrY。(2)XXY果蝇产生的配子类型有X、XY、Y、XX四种,其比例为X∶Y∶XY∶XX=2∶1∶2∶1。(3)欲确认N果蝇(白眼雄性)出现的原因,可将N果蝇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果蝇的性状及比例。若由环境改变引起,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AaXRXr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3/4A_XRX-、1/4aaXRX-,即红眼∶白眼=3∶1;若是亲本雄果蝇基因突变,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表现型应为红眼∶白眼=1∶1;若是亲本雌果蝇基因
    突变,则N果蝇基因型为AaXrY,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3/8红眼、5/8白眼;若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则N果蝇为XO型不育雄性,它与F1红眼雌果蝇杂交将无子代产生。

    相关课件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五课件: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五课件,共38页。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必考大题强化课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题导图,必考大题规范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课件: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三步夯实,①③⑤⑥⑦⑨,①⑤⑨,关键能力·多维提升,名师点拨,②O2浓度及温度,专题能力提升练,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