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原创】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走进化学科学同步练习鲁科版( 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1979年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B. 化学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还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科学
C. 现代化学还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D. 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化学学科是研究、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我们应该远离化学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B. 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用铁来冶炼.
C.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D. 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学科
B.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著作中蕴含了丰富化学知识与经验
C. 1661年,波义耳提出原子和分子学说,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D. 在世界上,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
B.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C.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合成化学的崛起,都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D.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被瑞典、美国和英国三位化学家获得:表彰他们“将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家已经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B. 化学与生物学关系密切,化学研究技术促进了生物学发展
C. 现在很多新技术已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D. 化学属于实验科学,分子微观结构的研究不是主流,不需要投入过多精力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借助某些金属离子制造出复杂新分子,从而合成分子机器的三位科学家,合成新分子过程模拟如下:下列有关信息错误的是 A. 图中新月形分子和环状分子“组合”在一起,铜离子起关键作用
B. 利用此方式可以合成新分子,同时也可能创造一种全新“机械键”
C. 在创造新分子技术中,铜离子是唯一可以借助的金属离子
D. 此技术可以“互锁”合成 分子,甚至合成更复杂的分子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不属于化学探索空间的是A. 工业上电解熔融的制得金属镁的研究
B.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能源和资源
C. 新版5元人民币的版面风格设计
D. 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回收得到石膏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即代表了一个新名词,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 B. 近期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
C. 朝鲜的原子弹爆炸实验 D. 马鞍山钢铁厂冶炼特种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1771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B. 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不密切
C. 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D.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
B. 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C.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D.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 开发新的能源 B. 合成新的物质
C. 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D. 防治环境污染化学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不相对应的是A.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B.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原子论
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D.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是A. 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就能生产硝酸铵
B. 化学家合成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电子器件
C.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D. 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并用于工业生产下列不是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 发现新物质 B. 合成新材料
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屠呦呦对科学的突出贡献在于A. 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B. 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C. 揭示了燃烧的本质 D. 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制碱工艺,发明了著名的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工艺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工艺流程中,首先向沉淀池中加入足量饱和食盐水,然后先通入________填化学式,再通入________填化学式,使得固体B结晶析出。请设计实验检验固体产品C中是否含有氯化钠。默认产品中的阳离子均为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母液中通入氨气并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可冷却析出副产品D,其化学式为________。
剩余母液可循环利用。 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所得产品C中往往还含有少量未反应的固体B。若称取mg产品并加热至恒重,剩余固体质量为,则产品中物质C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将提纯后纯净的物质B与以物质的量之比混合,置于一密闭容器内共热加热前容器内只含有固体混合物和氮气。充分反应后将剩余固体物质干燥并测定其组成。干燥后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次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解答】
A.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故B不符合题意;
C.现代化学还将在能源与资源、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药与健康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学科是研究各种物质,既研究有用有益物质,也研究有毒有害物质,为的是趋利避害,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生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解:白酒的烧制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操作,故A正确;
B.得铁化为铜,应发生置换反应,应为湿法炼铜,故B正确;
C.丹砂烧之成水银,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汞和二氧化硫,不是熔化,故C错误.
D.黄泥具有吸附作用,可除杂质,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了解化学科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解答】
A.现代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A正确;
B.我国明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著作中蕴含了丰富化学知识与经验,故B正确;
C.波义耳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故C错误;
D.在世界上,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故D正确。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解答】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故A正确;
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故B正确;
C、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合成化学的崛起等,都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故C正确;
D、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解:化学家已经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故A正确;
B.化学与生物学关系密切,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故B正确;
C.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已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
D.分子微观结构的研究是化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实验提供理论指导,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特点、意义以及化学的任务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知识,属于化学发展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积累,难度一般.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阅读、应用信息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题目中包含的信息。【解答】A.由图2可知,铜离子将分子组合在一起,所以新月形分子和环状分子“组合”在一起,铜离子起关键作用,故A正确;B.由图可知,在铜离子作用下,合成新分子,新分子中通过机械键互锁而链接在一起,故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科学家借助某些金属离子制造出复杂新分子,铜离子不是唯一可以借助的金属离子,故C错误;D.四个环形分子“互锁”可以合成分子,多个环形分子“互锁”可以合成更加复杂的分子,故D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的制得金属镁,为化学变化,属于化学研究的金属冶炼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研究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化学探索的空间,故B不符合题意;
C. 新版5元人民币的版面风格设计属于美术或艺术方面的研究,不属于化学探索空间,故C符合题意;
D. 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回收得到石膏,有利于环境保护,属于化学探索空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的研究对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化学研究的范围和常见现象中涉及的化学知识。
【解答】
A.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涉及化学试剂的使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不合题意;
B.汽车尾气、工厂烟尘等原因会造成雾霾,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合题意;
C.原子弹爆炸属于核反应,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D.钢铁的冶炼,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难度不大,掌握重要的化学史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解答】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故A错误;
B、科学之间相互联系,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密切,故B错误;
C、只要能合理设计实验路线,化学研究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且化学可以治理污染,故C错误;
D、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意义及研究的基本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故A正确;
B.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故B正确;
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故C正确;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四个方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熟悉化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
【解答】
A.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故A不选;
B.合成新物质属于化学的研究领域,故B不选;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属于数学的研究范畴,故C选;
D.防治环境污染属于化学研究的领域,故D不选;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发展的历史,通过本题的解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难度容易。
【解答】
A、波义耳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于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故A正确;
B、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故B错误;
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提出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学说,故C正确;
D、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D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解答】
A.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就能生产硝酸铵,硝酸铵用作化肥,制造炸药,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A不选;
B.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电子器件,能用于制造超小型的电子产品,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B不选;
C.元素周期律研究元素的性质和发现新元素,主要用于化学的理论研究,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C选;
D.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炸药可用与采矿、制造武器等,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故D不选。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略
1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试题比较简单。【解答】A.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故A错误;B.德国化学家哈伯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故B错误;C.法国的拉瓦锡揭示了燃烧的本质,故C错误;D.中国的屠呦呦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故D正确;故选D。 16.【答案】或 ;;
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加适量水溶解,滴加适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有;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无
;
;NaOH;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侯德榜制碱法,以及钠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以及计算,难度较大。
【解析】
沉淀池中是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该工艺主要应用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度小于NaCl和,所以在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过饱和溶液,使结晶析出。在实际操作中,是首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气体,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先形成浓度较大的碱性溶液,再通入过量的气体,使之更多的转化为,然后以结晶析出;
考查的是中是否含有NaCl,实际就是考查检验,所以步骤为:取样,溶解,观察现象即可。答案为: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加适量水溶解,滴加适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有;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产品中无;
母液为含有少量的溶液,再次通入氨气,加入食盐颗粒,使溶液中和浓度增大,所以会有固体析出;
在煅烧炉中受热分解:2NaHCO3
168 62
x
则:质量为 质量分数为
为,受热分解:2NaHCO3
3mol
1mol
反应结束后固体为:和1molNaOH,所以主要成分为,次要成分为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优秀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