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华师大版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系列(1)2021-2022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果没有重力,那么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一切物体的质量都等于零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与地面成任何倾角都不会摔倒
D.人轻轻一蹦就能离开地球
2.我国公安部规定:小汽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A.倒车 B.车速太慢
C.突然起动 D.紧急刹车
3.将一本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就是它的量程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根据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5.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一定是重力和支持力
D.一定是拉力和摩擦力
6.下列关于排球练习时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A.排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对排球的力与排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7.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弹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
A.炸弹有惯性
B.飞机有惯性
C.炸弹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D.炸弹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
8.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手拉开弓
B.运动员罚点球C.人压弯跳板D.熊猫拉弯竹子
9.如图为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示意图。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10.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
A.时间 B.速度 C.路程 D.米/秒
11.下列各物体中,受到的重力最接近2牛的是( )
A.一支铅笔 B.一本科学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个初中学生
12.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B.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了机械运动外,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14.轻质弹簧S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弹簧的长度为L1,现将一根与S完全相同的弹簧剪为S1和S2两部分;将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体分别与S1和S2相连并悬挂在天花板上(m1+m2=m)如图所示。平衡时S1+S2的长度之和为L2,则( )
A.L2一定等于L1
B.L2一定大于L1,且m1越大、S1原长越长,L2就越长
C.L2一定小于L1,且m1越大、S2原长越长,L2就越短
D.L2一定小于L1,且m2越大、S1原长越长,L2就越短
二、简答题
15.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一人夺得500米、1000米、3000米接力三块金牌,在500米短道速滑中,以43秒的成绩蝉联冬奥冠军,三破冬奥会纪录,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三连冠!王濛和冰刀的总质量是60kg。取(g=10N/kg)
(1)王濛和冰刀的重力是多少? _____
(2)王濛在500米短道速滑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_____
16.“十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路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2)汽车在某段时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392N,若汽车受到的阻力等于车重的0.02倍,试求: 此时,小明家汽车总质量为多少千克?
17.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
三、探究题
18.为测定某物块与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两次都将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实验中均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1)甲图实验中,用水平力F1拉动物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则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_N.如果拉动物块时,物块未做匀速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3.2N(填“等于”或“不等于”).
(2)乙图实验中,用细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住物块,用水平力F2=6N拉木板,使木板在物块下面滑动(不是匀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则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___N.通过比较,你觉得在该实验中选 ________方案更好(选填甲或乙).
19.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扭转过一个角度,设计此实验步骤小华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方案,同样也完成了实验探究目的,这两个实验方案都有其优缺点,请你说出乙方案相比甲方案的一个优点:________;一个不足:________;
(3)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匹配”时,可取的做法是________。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沦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四、填空题
20.正在修建的杭瑞高速公路通车后,铜仁到思南鹦鹉溪段的里程是162km。汽车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铜仁到鹦鹉溪需1.5h,则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合________m/s。
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
22.根据下图能够获得的合理的信息有:(至少写出3条)
信息一:车前有一条斑点狗;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四: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用细绳相连的A、B两物体,在F=64N的水平力作用下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3倍,它们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各自的重力成正比,则细绳对B的拉力大小为 N.
24.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_____N。
25.建筑工人常用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的道理。用铅垂线来检查窗台是否水平时,要看铅垂线与窗台是否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是否受到重力无关,说法错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杯里的水倒进嘴里,是由于水受到重力作用,若没有重力,杯里的水将倒不进嘴里,说法正确,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倾斜到一定程度,受重力作用会倒下,若没有重力,人与地面成任何倾角都不会摔倒, 说法正确,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站在地球表面的人受到重力作用,使人不能轻易脱离地球,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人一跳就可能离开地球,说法正确,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2.D
【详解】
小汽车缓慢加速或缓慢减速,人的速度也会缓慢增大或减小,所以不会使人受伤,故AB选项不合题意;
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后仰,有靠背支撑,故安全带不起作用,故C不合题意;
当紧急刹车时,车停止而人由于惯性会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冲向前而受伤,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的方都是向下的,不满足二力平衡中的方向相反这一条件,因此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中,书是受力物体,桌面受到的重力,即地球对桌子的吸引力,桌子是受力物体,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不满足二力平衡中的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因此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二力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不符合题意.
4.C
【详解】
A.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工具,故A正确;
B.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范围就是它的量程,故B正确;
C. 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故C错误;
D.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
AB.一个物体所受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点相同,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方向不同,它们的三要素不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物体所受的拉力与摩擦力方向相反,拉力与摩擦力的三要素不同,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6.D
【详解】
A.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 在击打排球过程中,人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物体向上运动,说明人对排球的力大于排球队重力,二力不相等,所以二力一定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手击打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
D. 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详解】
炸弹被扔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速度,还将会继续向前飞行,故会落在目标的后方。所以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时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8.B
【详解】
A. 手拉开弓,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运动状态不变,不符合题意。
B. 运动员罚点球,足球受到脚的作用,由静止变成了运动,即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C. 人压弯跳板,人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D. 熊猫拉弯竹子,熊猫对竹子的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9.B
【详解】
在同一个图中,线段的长短就表示了力的大小,由此可知F1>F2.
10.B
【分析】
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来得出正确答案.
【详解】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一物理量;其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故选B.
11.B
【解析】
【详解】
A.一只铅笔的质量在10g=0.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1kg×10N/kg=0.1N,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2kg×10N/kg=2N,故B符合题意;
C.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15kg×10N/kg=150N,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50kg×10N/kg=500N,故D不符合题意。
12.B
【详解】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车处于静止状态,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苹果受重力作用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
C.汽车刹车后,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在该力的作用下,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越来越小,最终会停下来,并不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故C错误;
D.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
【详解】
A.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A项不符合题意;
B.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根据具体情况而定;B项不符合题意;
C.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外,还有电荷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等;C项不符合题意;
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即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D项符合题意;
14.C
【详解】
设长为S的弹簧有n圈,每圈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长为S1的弹簧有n1圈,长为S2的弹簧有n2圈,则有
n=n1+n2
所以第一种情况下弹簧S的长度
第二种情况下弹簧的长度
则有
故L1一定大于L2,且m1越大,其差值就越大,L2就越短;n2越大(即S2原长越长),其差值也越大,所以C是正确的。
故选C。
15.600N 11.6m/s
【解析】
(1)∵m=60kg,g=10N/kg,
∴王濛和冰刀的总重力为:G=mg=60kg×10N/kg=600N.
(2)∵S=500m,t=43s,
∴王蒙在500米短道速滑中的平均速度为:v=s/t=500m/43s=11.6m/s
16.解:(1)27min
(2)1960kg
【详解】
(1).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的时间:
t=0.45h=27min.
(2).因为汽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阻力f=F=392N,
由题可知f=0.02G,则车重:
G===19600N,
车的质量:
m== =1960kg
答:(1).最快需要用27min;
(2).小明家汽车总质量为1960kg.
17.12000m
【详解】
当听到轰鸣声时,飞机向前水平飞行的时间等于声音竖直向地面传播的时间。该时间为:
t===s,
则飞机向前飞的距离为:
s=v飞机t=2v声t=2×340m/s×s=12000m。
答:当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12000m的地方。
18.3.2N 不等于 3.2N 乙
【详解】
(1)[1]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时,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物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2N.
[2]物块运动时,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保持3.2N不变。
物块进行加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3.2N.
物块进行减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小于3.2N.
所以物块未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等于3.2N.
(2)[3]当用力拉动木板时(不一定匀速),物块相当于右侧的固定端是静止的,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是3.2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2N.
[4]进行实验甲时,要保持物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这种操作很困难;进行实验乙不必保持匀速直线拉动木板,实验操作比较简单,所以实验乙方案更好。
19.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合理即可) 可避免物体自重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无法克服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C
【分析】
(1)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旋转小卡片使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最后两个力处于何种状态时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
(2)对比甲乙方案,从影响实验现象的角度分析优缺点。
(3)任何理论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当理论与实验现象不服时,可找出理论的适用条件,看实验条件是否符合理论的适用条件。
【详解】
(1)[1]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由于小卡片所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小卡片不能在此位置平衡,因此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2)[2]乙方案相比甲方案的优点是避免物体自重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3]缺点是小车与桌面间存在摩擦力,无法克服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4]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匹配”时,应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故选C。
20.108 30
【详解】
汽车的平均速度:
v===108km/h=108×m/s=30m/s.
21.静止 光的反射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详解】
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
看到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静止;光的反射。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2.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由于惯性前倾 利用了摩擦刹车
【详解】
[1]车停止运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乘客向前倾斜,人由于惯性前倾;
[3]利用摩擦刹车。
23.48N
【详解】
试题分析:A、B两物体,在F=64N的水平力作用下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A、B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B物体受向右的拉力F和向左的细绳对B的拉力F拉及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fB,F=F拉+fB ,A物体受向右的细绳对A的拉力F拉和向左的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fA,F拉=fA ,已知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3倍,它们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各自的重力成正比,则fA=3fB ,代入上式得 F=F拉+fB=3fB+fB=4fB ,fB=16N,F拉=48N,细绳对B的拉力大小为48N。
考点:摩擦力
24.等于 10
【详解】
箱子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6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0N.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2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仍为10N.
25.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垂直
【解析】
【详解】
第一空.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墙壁和铅垂线是平行的,墙壁是竖直的,否则墙壁不竖直。
第二空.如果窗台跟铅垂线是垂直的,说明窗台水平。所以检查窗台是否水平时,要看铅垂线与窗台是否垂直。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