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13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913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共计八单元】精品全册同步教案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3.指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但它不需要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学了《爬山虎的脚》,咱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3.随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在哪?什么样?怎样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质疑,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纠正字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黑板上的 3 个问题。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后交流。
作者从位置、形状、颜色等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出示实物或挂图,读有关语句,体会作者观察细致、用词生动之处,如“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默读第四自然段,圈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
(1)同桌交流学习成果,说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2)指名说,评议。齐读第四自然段。
小结:作者正是仔细观察了爬山虎爬墙的经过,准确运用了这些动词,才能写得这么具体、有序。
3.爬山虎没触着墙的脚又会变得怎样呢?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指句回答,从这段话的描写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总结:作者不但观察仔细,而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引导学生再次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4.齐读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走进文本,加深理解。
四、迁移方法,指导写字
1.谈话: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观察得如此细致,咱们是不是也能观察一下田字格里的字,把它写好呢?
2.说说写这些生字该注意的地方。(教师重点示范“虎、叠、痕、逐”等几个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五、课后作业
1.读熟课文,背诵三至五自然段。
2.抄写生字新词。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的三至五自然段,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及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
2.谁能以“爬山虎的自述”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下?
指名说,评议。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其说的兴趣,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
过渡:这节课,咱们再来看看作者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研读课文,品词析句(一、二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抓住“满是”“占了一大片地方”进行理解。)
(2)指导朗读。
2.第二自然段。
(1)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的叶子有哪些不同?
(2)全班交流、反馈。
出示课文插图, 4 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为什么它们“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小结:引导学生把第二自然段和后几自然段联系起来,弄清爬山虎的脚、茎、叶子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欣赏好词佳句并积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享受自主发现的乐趣,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悟课文的写作顺序,突破难点,并适时积累语言。
三、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课文以“爬山虎的脚”为题,为什么还要写它叶子的特点呢?
2.归纳总结:
作者正是怀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抓住它叶子、脚等的特点从整体到部分进行了仔细观察,才能写得如此具体、生动。
3.推荐课后“阅读链接”内容,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总结:
希望咱们班的同学们都能留心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四、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2.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摘抄下来。
选做题:连续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写观察日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提示
本课细致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从而加深对它的认识。本教案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研读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它是怎样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关系。教学时,还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它爬墙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抓住有关语句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6.爬山虎的脚
长在哪? 什么样? 怎样爬?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触→巴→拉→贴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研读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