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及反思
展开1.了解能量、动力、弹力的概念。明白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产生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给小车安装橡皮筋作动力,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认识到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
实验用的小车一辆、小车安装示意图、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呢?(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发现问题。
引导:各小组的橡皮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最远。(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①起点、终点不固定。
②橡皮筋绕断了。
③橡皮筋缠绕圈数多的跑得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课本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讨论:橡皮筋的弹力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
2.思考:弹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课下尝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
【板书设计】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弹力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构建“弹力”这个概念,通过活动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使小车前进和后退”;二是“使小车前进更远”。在活动完成后提出促使小车运动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将拉开的橡皮筋与原来的橡皮筋进行对比,初步建构“弹力”的概念。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使小车前进更远”的活动,知道动力大小是不一样的,最后结合课本47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认识弹力,再结合生活利用弹力。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6163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获奖教案设计,共4页。
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导入,了解概念,揭示课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总结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