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检测A(第6~7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
展开
这是一份阶段综合检测A(第6~7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文件包含阶段综合检测A第67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阶段综合检测A第67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阶段综合检测A(第6、7章)
(6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十一世纪,中国就用“卓筒井”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C)
A.NaHCO3 B.Na2CO3 C.NaCl D.NaOH
2.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Na2CO3
属于(B)
A.氧化物 B.盐 C.碱 D.混合物
3.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少量酸溶液滴在桌子上,应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并立即冲洗抹布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4.(2020·广州中考)将足量NH3和CO2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
①NH3+CO2+H2O===NH4HCO3;②NaCl+NH4HCO3===NaHCO3↓+NH4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总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NaCl===NaHCO3↓+NH4Cl
B.上述反应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C.反应②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D.上述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
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C.烧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水和溶液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硫酸铜晶体
B.食用油加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7.(2020·镇江中考)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表示KCl的溶解度曲线
B.T2应介于30~40 ℃
C.若将a点时甲溶液转化到b点,先蒸发一定量的水,再降温到T1 ℃
D.将T2 ℃时饱和的甲、乙溶液分别降温到T1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8.(2020·新疆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内为杂质)(C)
9.(2020·济宁中考)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见图。综合以上信息得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B)
A.从图中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10.某探究小组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中,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当滴入氢氧化钠6 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和Na2SO4
C.当滴加氢氧化钠10 mL时,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紫色
D.若改用同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10 mL时pH<7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6分)(2020·桂林中考)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食盐、②熟石灰、③小苏打、④石墨四种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其中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④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用作面点发酵剂的是
__③__;常用作食品加工调味的是__①__;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②__。
(2)农业上,碳酸钾(K2CO3)可用作__钾__(填“磷”或“钾”)肥。已知碳酸钾溶液呈碱性,则碳酸钾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12.(10分)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盐酸、硫酸是两种常见的酸。
(1)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白雾”现象的是__浓盐酸__(填名称),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__浓硫酸__(填名称)。
(2)它们有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H+__(填离子符号)。
(3)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a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节约药品__。
(4)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澄清石灰水__。
(5)实验Ⅲ中,在试管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红色固体减少,溶液变黄__。
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Fe2O3+3H2SO4===Fe2(SO4)3+3H2O__。
13.(6分)(2020·南宁中考)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用铜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导电__性。
(2)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请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Mg+2HCl===MgCl2+H2↑__。
(3)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均为+2价)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B、C三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ACB__,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是__C__。
(4)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混合溶液中加入m 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CD__(填字母序号)。
A.若滤渣只含一种金属,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三种
B.若滤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则滤渣中的固体只有两种
C.若最终得到的滤渣质量仍为m g,则滤液中溶质最多有两种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最多有两种
14.(10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农业上通常用E和F配制农药波尔多液,G是紫红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的化学式分别为__CaCO3__、__Ca(OH)2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CuO+CO eq \(=====,\s\up7(△)) Cu+CO2__,实验现象为__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__。
(3)在反应①~⑥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⑥__(填序号)。
15.(10分)小明同学对酸和金属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请完成下列问题。
(一)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图1:
资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10__克。
(2)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Fe2O3+3H2SO4===Fe2(SO4)3+3H2O__。
(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__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成硫酸铁__。
(二)如图2,将一锌片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锌片表面产生气泡__,该反应过程溶液中增加的粒子是__Zn2+__(用符号表示),溶液的pH__逐渐增大__(填“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或“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Zn+H2SO4===ZnSO4+H2↑__。
(三)图3是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铜和银离子反应生成铜离子和银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变化是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10分)(2020·广东中考)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
(1)步骤①中,称量5.0 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托盘天平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搅拌,加快溶解速率__。
(3)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MgCl2+2NaOH===Mg(OH)2↓+2NaCl__。
(4)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A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5)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蒸发__,当__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__时,停止加热。
17.(12分)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 g 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B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__。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__。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ⅰ.CaCl2溶液呈中性;ⅱ.CaCl2+2NaOH===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氯化钙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和氯化钠__。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A中有气泡产生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
18.(6分)(2020·长沙中考)为了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10 g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0 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95.6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4.4__g。
(2)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 g+90 g-95.6 g=4.4 g。
(2)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168 88
x 4.4 g
eq \f(168,88) = eq \f(x,4.4 g) ,x=8.4 g,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 eq \f(8.4 g,10 g) ×100%=84%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84%。
答案:(1)4.4 (2)84%(计算过程见解析)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H4Cl和尿素
鉴别
取样,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B
NaNO3和Na2SO4固体
鉴别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C
Na2CO3(NaHCO3)
除杂
加稀盐酸,蒸发结晶
D
K2SO4溶液(KOH)
除杂
滴加稀硫酸至pH等于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评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课堂同步检测卷沪教版解析版docx、第6章溶解现象综合测评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课堂同步检测卷沪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文件包含第6章单元复习整合练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第6章单元复习整合练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6章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第6章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