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示范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探究步骤,蜡烛浮于水面没有溶解,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有白烟从烛芯飘出,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炉和炼丹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蜡烛营造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也用石蜡给水果保鲜等。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知识点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观察蜡烛熄灭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发生
1.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组成等。闻一闻蜡烛的气味。
结论:蜡烛颜色众多、固体、形状多样,由石蜡和烛心组成,有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
蜡烛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结论:蜡烛的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用小刀切下蜡烛少许,放入水中观察
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层。
结论: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炭化
蜡烛火焰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试管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取一个干燥的大试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然后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白色圆柱形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生成无色的液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说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的变化等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说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的石灰水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3.点燃一支蜡烛,在其燃烧的火焰中平放入一根火柴梗, 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上( ) A.接触外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B.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C.接触焰心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D.被均匀地烧黑
知识点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越浑浊,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即氧气(O2)可以助燃。 二氧化碳(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二氧化碳(CO2)不支持燃烧。
【思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有何不同?
【提示】呼出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等可能不同。
可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借助干燥的玻璃片比较水含量的多少。
【思考】如何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1.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2.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3.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4.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再实验桌上。
5.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这样就收集好了空气。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盛有空气和一瓶盛有呼出气体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分别向两瓶气体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呼出的气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呼气后玻璃片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结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收集呼出的气体时,为什么要让吸入肺内的空气在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呢?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在肺中停留时间越长,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
你能总结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吗?
1.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或猜想C.观察 D.得出结论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 现象是( ) 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①②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⑤②③
考向:科学探究的环节
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李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
3.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C.观察 D.得出结论
4.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C.作出结论 D.交流评价
1.小东同学在试管中加入两块石灰石,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了大量气泡。他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华说“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以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检验”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反思与评价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2.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① “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步骤1收集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含量较多,吸入空气,呼出气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ptx、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pptx、121-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mp4、122-1收集空气和呼出的气体mp4、122-2燃着的木条检验氧气含量mp4、122-3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含量mp4、122-4干燥玻璃片检验水蒸气含量mp4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评优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室的前身,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