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
二、瓦楞纸的研究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
(这种纸叫瓦楞纸)
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
学生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可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分组感知纸的特性)
2.实验一:
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
(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
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
1.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2.测度记录:
3.小黑板出示问题: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
四、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形 状
预测抗弯曲能力
实测抗弯曲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能力的实验研究,瓦楞纸板的研究,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瓦楞纸板的研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