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本单元综合和测试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单元测评挑战卷二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单元测评挑战卷二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测评挑战卷(二)(第二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20·牡丹江中考)下列活动中,没有运用氧气的相关性质的是(A)
A.作高能燃料 B.富氧炼钢
C.急救输氧 D.动植物呼吸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
A.洁净的空气B.碳酸饮料C.液氮D.汽水
3.《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B.“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C.“人造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小于4∶1
D.“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4.(2021·扬州江都区期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下列做法不属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是(C)
A.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使用LED节能灯代替传统白炽灯
C.日常出行尽量乘坐私家车,提高出行效率
D.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
5.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空气
D.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6.(2020·内江中考)下列有关空气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空气质量的改变
7.(2020·邵阳中考改编)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8.(2021·南阳质检)“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来为其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B)
A.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无色液体或固体
B.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水中鱼能生存,氧气易溶于水
D.氧气用作火箭的燃料,因为氧气可以燃烧
9.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只要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生成物为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但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10.(2021·武汉东湖区质检)下列有关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C)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在火柴点燃时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点燃的木炭缓慢地从瓶口伸入集气瓶底
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倒放在桌上
11.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若a处粉末是红磷,能看到有白雾生成
B.若a处粉末是木炭粉,观察到有二氧化碳生成
C.若a处粉末是硫粉,b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12.(2021·南安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在密闭容器中混合这一过程,其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所获信息错误的是(D)
A.该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 s前,双氧水与二氧化锰还未接触
C.50~100 s,生成气体是压强增大的原因之一
D.100~15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8分)
13.(4分)(2021·哈尔滨南岗区质检)试根据图片及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可作各种电光源的原因: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2)飞艇中充入的气体是 氦气 ;
(3)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减少空气污染;
(4)灯泡中充氮气的目的: 隔绝氧气,防止钨丝与氧气反应 。
14.(7分)(2021·郑州金水区质检)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 0.94% (用百分比表示)。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 B (填字母序号)。
(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 供给呼吸 性质。
(4)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表: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 沸点 不同,此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 N2 (填化学式)。
(5)空气非常宝贵,所以我们要爱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在空气污染检测的五个项目中,除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 可吸入颗粒物(或臭氧) (任举一例)。
15.(10分)我们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时做了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请归纳:
(1)做硫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水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盛水的目的是 防止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铁丝有锈、氧气不纯等 (合理即可)。
(3)写出铁丝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Fe+O2 Fe3O4 。
(4)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都是化合反应(或都是氧化反应或反应条件都是点燃或反应都要放热等) (任写一点)。
16.(7分)(2021·泉州南安质检)如图所示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与手掌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实验时的主要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并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实验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预先在集气瓶底装适量的水或铺适量的细沙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检验所产生的气体,可向集气瓶中倒入 澄清石灰水 。
(3)利用红磷能燃烧且生成物是 五氧化二磷固体 ,在实验室中可用于进行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的实验。
(4)已知物质X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试推测物质X可能是 硫 ,该物质燃烧的产物是 SO2 (用符号表示)。
17.(10分)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 A 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 都是黑色固体,D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 都是无色液体, H 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是 锰酸钾 (写名称);
(2)写出反应②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 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 O2) ;属于 分解 反应;
③ 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2) ;属于 化合 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18.(8分)(2020·荆州中考改编)A~F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D (填标号)。
(3)若选用BE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下列操作①熄灭酒精灯;②装药品,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收集气体;⑤连接仪器;⑥点燃酒精灯,加热;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C 。
A.⑦②③①④⑤⑥B.⑤③②⑥④①⑦
C.⑤③②⑥④⑦①D.⑤②③⑥④①⑦
(4)如果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一瓶氢气,所选的装置组合是AF,则A装置的导气管应该和F装置的 n (填“m”或“n”)端相连。
19.(8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重要的科学方法,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烧杯中的水不能进入广口瓶中 。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
(3)某兴趣小组同学课后设计如图丙所示创新实验,已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为40 ℃,请你说出该装置的优点是 装置气密性好,误差小 (任写一条)。
(4)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一般思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 性质 的差异,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20.(10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对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图1是利用传感器研究“氯酸钾以及加入一定量二氧化锰后的分解温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已知:
Ⅰ.氯酸钾的熔点为356 ℃,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为400 ℃左右;
Ⅱ.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Ⅲ.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的熔点 低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甲同学认为图1装置中试管口应略向下斜,而乙同学认为图1装置正确,你支持 乙 (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避免氯酸钾加热熔化流到试管口 。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导致氧气浓度降低 。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 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
(4)丙同学认为仅通过以上实验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 不变。
(5)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该反应类型属于 分解反应 。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195.8
-183.0
-78.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习题,文件包含单元测评挑战卷四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单元测评挑战卷四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单元测评挑战卷六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单元测评挑战卷六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单元测评挑战卷五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生版doc、单元测评挑战卷五试卷2021-202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