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9273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9273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9273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927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927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927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 九年级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本册综合习题,文件包含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全册综合检测A第1~9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6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I—12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课本中有许多“课外实验”,以下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自制叶脉书签 B.自制白糖晶体
C.自制汽水 D.用蜡烛自制炭黑
2.(2020·广州中考)“一日之计在于晨”,新的一天从营养丰富的早餐开始。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玉米、红薯 B.鲜奶、豆浆 C.苹果、西红柿 D.牛油、奶油
3.(2020·河南中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2020·镇江模拟)下列归类不正确的是( )
5.(2020·安徽中考)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g D.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6.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可用作燃料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食用加碘食盐可防治骨质疏松
7.(2020·陕西中考)碳、氢、氧、氮是地球的生命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和化合物,其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符号是O2-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水,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D.这四种元素可以组成铵态氮肥,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8.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40 ℃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C.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D.将2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9.(2020·杭州中考)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10.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本卷共8题,共70分。
11.(8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图1描述了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请另外写一个与该反应的微观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 __。
(2)在稀盐酸中加入适量镁条的实验中:
①宏观表征: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__ __,固体逐渐溶解。
②微观表征:图2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离子符号__ __,__ __。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图3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①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 __;②B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__;
③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__ __(填“A、B、C、D、E”)。
12.(10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黄。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 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 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 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4)相同条件下,n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表。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__ __。
②CO与其他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__ __。
③有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__ __(写一点即可);SiO2的化学性质与CO2有相似性,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13.(8分)(2020·苏州中考)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是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1)人类冶炼和使用金属铝的时间较晚。可能是因为__ __(填字母)。
a.地壳中铝元素含量少 b.冶炼铝的技术要求高
(2)用铝锂合金制造“神舟号”航天飞船的一些部件,主要是利用其强度高、耐腐蚀和__ __(写一条)等性质。高温下,铝与Li2O反应可置换出金属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3)用砂纸去除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并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氢气。
①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 __。
②硫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 __(填离子符号)。
(4)原子簇是若干个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写出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__ __。[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4.(10分)(2020·广东中考)某废酸液主要含H2SO4和FeSO4,研究人员利用CaCO3消耗部分酸,再加入廉价的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通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磁性铁,成本较低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工艺流程如图:
(1)该废酸液的pH__ __7(填“<”或“>”)。操作Ⅰ的名称为__ __。
(2)电石渣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会__ 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沉铁”过程中,溶液中的FeSO4和石灰乳中的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 __和__ __(填化学式)。
(4)磁性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且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 __。
(5)研究发现,“沉铁”后,溶液的pH对磁性铁产率的影响如表。欲获得高的产率,最适宜的pH为__ __,pH较低时产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__ __。
15.(10分)如图A~I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C、F为固体单质,D、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G、H、I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反应①、②、③均为置换反应,反应④可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的现象,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反应,“→”表示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 __,物质I的化学式为__ __。
(2)B的用途__ __。
(3)H→G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 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 __。
16.(8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 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 __(填序号)。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__ 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浓硫酸 D.稀盐酸
(4)图A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 __;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A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B),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__。
Ⅰ.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Ⅱ.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Ⅲ.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17.(10分)(2020·泰安中考)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1】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__ 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的物质是__ __。
【探究结论】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四种物质中的__ 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 __。
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以上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向操作①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CaCl2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颜色不变,又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2】可确定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__ __。
【反思拓展】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6分)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取100 mL经ClO2消毒后的饮用水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至弱碱性,加入足量KI充分反应,测得生成I2的质量为0.025 4 mg。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ClO2+2KI===2KClO2+I2,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计算该饮用水中ClO2的残留量(以mg·L-1计)。
选项
归类
内容
A
清洁能源
风能、氢能、太阳能
B
营养物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
C
常见的碱
纯碱、氨水、氢氧化铁
D
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溶解后直接加热蒸发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鉴别盐酸和硫酸
取样后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D
比较铜和银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将两种金属与等质量且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溶液的pH
6.0
6.5
7.0
7.5
8.0
9.0
产物颜色
黄褐色
黄褐色
较黑
很黑
很黑
灰黑色
产率(%)
43.9
50.6
86.2
93.0
92.3
91.6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第6章第1节第1课时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第6章第1节第2课时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第6章第1节第2课时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单元评价检测八第8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单元评价检测八第8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文件包含单元评价检测六第6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学生版doc、单元评价检测六第6章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沪教版化学九年级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