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第8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共40页。
    【基础夯实】  (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自然带。据图完成1、2题。
    1. 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  )A.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B.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C.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2.导致该地区Ⅰ→Ⅳ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要因素为(  )A.夏季风B.太阳辐射C.地形D.地表径流
    【解析】1选A,2选A。第1题,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北向南,随着降水越来越多,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导致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从而引起自然带的变化。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下图为祁连山东北坡局部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可知,针叶林带(云杉林和圆林柏)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  )A.2 600~3 000 米B.2 800~3 200 米 C.3 200~3 400 米D.3 400~3 800 米4.关于祁连山西南坡与东北坡自然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西南坡丰富——基带海拔高B.东北坡丰富——基带海拔低C.西南坡稀少——光照不充足D.东北坡稀少——水热更欠缺
    5.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后,祁连山灌木林(  )A.生长上限下降、下限不变B.生长上限和下限均提高C.生长上限提高、下限不变D.生长上限和下限均下降
    【解析】3选B,4选B,5选C。第3题,图例中的云杉林和圆柏林均为针叶林,读图可知,云杉林和圆柏林面积最大的地带位于2 800~3 000米和3 000~3 200米,因此针叶林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 800~3 200米。图中显示,云杉林和圆柏林在海拔2 600~2 800米、3 200~3 400米、3 400~3 800米分布面积较小。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祁连山脉东北侧为海拔较低的河西走廊,西南侧为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因此山脉东北侧相对高度较大,西南侧相对高度较小,使得东北坡自然带比西南侧丰富。祁连山西南侧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因此西南坡自然带稀少,不是因为光照不充足。东北坡为偏东风的迎风坡,且海拔较低,因此水热条件比西南坡稍好。
    第5题,祁连山灌木林生长的上限主要是热量条件决定,大于3 800米热量条件较差,灌木林很难生长,从而形成灌木林生长上限,当全球气候变暖后,海拔3 800米以上地区热量条件变好,使得原来不适宜生长灌木林的地区可以生长灌木林,导致灌木林生长上限提高;祁连山灌木林生长的下限主要是水分条件决定,海拔小于2 800米的地区水分条件较差,很难生长灌木林,从而形成当地灌木林生长下限,当全球气候变暖后,海拔2 800米左右蒸发略有升,但山上的冰雪融水量略有增强,因此水分条件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灌木林生长下限不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九寨沟和龙宫均会出现美丽的“五彩森林”(树叶以红、绿、黄为主的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九寨沟和龙宫两地出现“五彩森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较低,地势相对高度较大B.气候温和,土壤肥沃C.深居内陆,气温日较差大D.地处迎风坡,水汽充足7.九寨沟一般在10月左右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要欣赏到此类景观,宜在(  )A.8月B.9月 C.10月D.11月
    【解析】6选A,7选D。第6题,图中显示九寨沟和龙宫所处纬度较低,九寨沟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交会处附近,龙宫位于云贵高原,两地地势相对高度都较大,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枫树等树种多,易出现“五彩森林。第7题,“五彩森林”树叶由绿到红、黄的色彩变化具有时效性,一般在秋季;由图可知,九寨沟所处纬度较高,入秋时间较早,可以先欣赏到美丽的“五彩森林”;龙宫所处纬度较低,入秋时间较晚,比九寨沟要晚出现“五彩森林”。
    8.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横断山区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且山岭与沟谷相间排列,岭谷之间地势落差平均1 000~2 000米,在山区中部有澜沧江,怒江、金沙江与山脉并行分布,横断了东西方向的交通,故被称为横断山脉(群)。图1为横断山区山河分布图,图2为横断山主峰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分析横断山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贡嘎山从海拔900米到7 556米,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7个垂直自然带谱。(2)读图,对比贡嘎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攀枝花成为四川省唯一能种植芒果的地区。攀枝花芒果产业成为当地的金色产业。(3)说明芒果种植对河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向、流速、流域面积大小等方面。河流受地形影响由高往低流;地势起伏越大,流速越快,水能资源越丰富;山地是河流的分水岭,山地的分布状况,决定了河流的集水区域面积大小。结合题干和图文信息可知,横断山区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峡谷平均落差大,地形起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山脉南北纵列分布,河流集水区域小,流域面积小。第(2)题,对比贡嘎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从基带类型、自然带数量、自然带分布海拔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东坡基带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西坡基带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东坡自然带数量多于西坡;同一自然带分布东坡比西坡略低。
    第(3)题,多种芒果树,可提高植被覆盖率,为多种生物生长、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改善局部小气候;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保持水土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小;由于能保持水土,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的状况,防止土壤肥力的大量流失;植被覆盖率高,改善生态环境,水旱灾害会减轻,植被根系发达,抓土固坡的能力增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减轻。
    答案:(1)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形起伏大,流速快(落差大、水能丰富);山脉南北纵列分布,河流集水区域小(流域面积小)。(2)①东坡基带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西坡基带为亚高山针叶林带。②东坡自然带数量多于西坡。③同一自然带分布东坡比西坡略低。(3)气候:植物蒸腾作用加强,空气湿度加大,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减小。土壤:水土流失减弱,利于保持土壤肥力。水文:河流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生物:提高植被覆盖率。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减轻。
    【能力挑战】  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1~3题。
    1.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B.海拔C.热量D.土壤2.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b为温带荒漠带C.c为山地针叶林带D.d为山地草原带
    3.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解析】1选A,2选C,3选B。第1题,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水分差异导致的。第2题,图示山体的自然带分布基本上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
    第3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坡度对雪线高度影响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
      我国贺兰山脉东坡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贺兰山森林主要是常绿针叶林,集中分布在海拔 1 900米至3 100米之间,包括青海云杉林(林冠郁闭)和油松林。有学者运用 10m×10 m的样方对该地森林群落进行调查。下图示意贺兰山东坡各样方平均胸径(距地面约1.3 米处乔木主干的直径)、平均树高、乔木株数和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贺兰山东坡针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阳坡,热量丰富B.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C.受人类活动干扰小D.土壤肥沃深厚,透气性好
    5.贺兰山针叶林带(  )A.树木平均胸径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B.平均树高随着海拔增加而下降C.物种丰富度与乔木株数呈正相关D.乔木株数与平均胸径呈负相关
    6.图中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  )A.林下环境逐渐阴冷潮湿B.农业生产影响程度加强 C.高大乔木数量逐渐减少D.各物种之间生存竞争强烈
    【解析】4选B,5选D,6选A。第4题,贺兰山位于季风与非季风区交界处,东面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冬季多西北风处于背风坡,温度比西坡高,而西坡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冬季又是冷空气的迎风坡温度低。第5题,读图可知,树木平均胸径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平均树高随着海拔增加而升高,物种丰富度与乔木株数相关性不大,乔木株数与平均胸径呈负相关。第6题,图中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林下环境逐渐阴冷潮湿,物种减少。
      下图是我国东南部某地丹霞景观示意图,其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读图完成7、8题。
    7.该地植被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规律
    8.该山顶出现常绿硬叶植被的原因是(  )①地势较高,气温较低②风力较大,蒸发量大 ③土层较薄,保水性差④光照充足,降水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7选D,8选C。第7题,由材料和图可看出,该地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有亚热带季雨林和常绿硬叶灌丛分布,植被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第8题,由材料“其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可知,山顶地势并不高,①错。硬叶植被耐旱,山顶风力较大,蒸发量大,土层较薄,保水性差是山顶出现硬叶植被的原因,②③正确。硬叶植被耐旱,降水丰富不是山顶硬叶植被出现的原因,④错。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冰川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东西延伸长约1 600 km,东段宽于西段。平均海拔约6 000 m,地势西高东低,山体陡峭,是印度洋水系与高原内流水系的重要分水岭。下图示意2015—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面积等级的冰川数量和面积。
    (1)描述冈底斯山2015-2016年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2)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分析冈底斯山雪线较高的原因。(3)推测近年来冈底斯山面积

    相关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八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件,共4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常见的自然灾害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八常见的自然灾害课件,共2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共4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