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导学案(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939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导学案(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1939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一课时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eq \a\vs4\al(学习目标)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么形成的。
eq \a\vs4\al(情景导入)
猴子捞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看,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富有爱心又勇敢的猴子们一起去救月亮。可猴子们抬头朝天上看时,又发现月亮好端端在天上呢。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猴子捞月》的故事。
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eq \a\vs4\al(第一环节 自主探究)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大小__相等__;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
3.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
4.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对称__。
二、虚像
1.虚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成为发散的光线,光线的__反向延长线相交__形成的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__反射__。
eq \a\vs4\al(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例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重合__,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垂直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相等__。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虚__像。
解析:(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略;(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无论怎样,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归纳点拨: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1)方法定义: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2)应用:探究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判断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判断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二、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关系
例2 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D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解析:
归纳点拨: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并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我们在照镜子时,认为走近镜子时,像变大,远离镜子时,像变小,这是人眼的一种错觉,和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感觉变小了的道理是一样的。
eq \a\vs4\al(第三环节 反馈练习)
1.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2.如图所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A′B′,但若在A′B′和平面镜后面之间放一个物体遮挡,你是否还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像A′B′( B )
A.不能 B.能
C.能,像会变暗 D.能,像会变小
解析: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判断的关键。物体经过平面镜形成的是虚像,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眼的结果,由于不是由真实的光线在平面镜后会聚成的像,镜后放物体不会影响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平面镜后面放物体不会影响成像,因此选B。
3.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确定像的位置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像和物大小相等__。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__M__(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__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_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__。
解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确定像的位置,才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像大小相等;(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玻璃板前蜡烛M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看到蜡烛的像;(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5)本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选项
易错角度
纠错剖析
A、B
由于眼睛的错觉,看到像逐渐变大
物像始终等大,眼睛离的越近,看物体时就觉得越大,这是人眼的错觉
C
误认为成像后,像的大小和位置就不会发生变化
像的大小不变,但物到镜的距离变化了,像到镜的距离也随之发生变化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平面镜成像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3节 平面镜成像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凸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成像动态问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