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示范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读懂诗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1.题解。(1)闻:听到,听说。(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3)龙标:今黔阳,贵州西部。2.作者。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贬谪,降职】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柳絮】落尽子规【杜鹃鸟,叫声悲凄】啼,闻道【听说】龙标过五溪【湖南西部的五条溪水】。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遭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路过五条溪水。
我寄愁心【指担忧之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指遥远的西南边地,唐夜郎县】。 我把这颗为你而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小组合作学习
1、诗人借助哪些景物来表现“愁心”?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3、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1.诗中第一句写了哪些景物?点明了什么季节?
杨花、 子规季节:暮春时节
“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子规鸟”即杜鹃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前途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本诗首句寓情于景,通过杨花、子规鸟意象,渲染了在暮春季节的一种无限悲凉、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2.为何开头选取“杨花”、“子规”?
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此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2、诗人因为什么事情而“愁”呢?
诗人的愁心托付与谁了呢?为什么?
(1)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象征着亲情、友情的纯洁。
(2)明月是圆的,象征团圆,引人深思。
(3)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主题:表达了朋友的关切和同情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简介,标题解说,〖注释〗,合作学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课ppt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杨花即柳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说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景简介,解说标题,〖补充注释〗,合作学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