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二)(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二)(解析版)01
    2021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二)(解析版)02
    2021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二)(解析版)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本单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意境,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说法有误。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内容“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可知,文章意在强调保护好古村落,选项曲解文意。C项,“只要……,我们就……”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惟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选项逻辑关系错误,说法过于绝对。D项,“保护古村落,不是……而是……”说法有误。原文为“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选项逻辑关系不当。故选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做法。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见物更要见人,保护的基础才更坚实。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说法有误。结合原文内容“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可知,引用《汉书》中的名言,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选项范围失当,缺少“有人说”的限制词。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自知识产权发布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4.下列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年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B项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D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可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6.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用。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题。
    稻草人
    侯发山
    日头挂在半空中,像个热鏊子似的,照得大地暖烘烘的。麦子由青变黄,空气中弥漫着成熟麦子特有的那种味道,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香甜,那样的润人肺腑,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庄稼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切都会云消雾散。香草走在田埂上,脚步不由得变得轻快了。
    “妈妈,等等我。”
    香草这才想起儿子还在后边。大军走了,不是还有儿子吗?电影《一句顶一万句》有这样一句台词,女主人公喜欢,香草同样也喜欢——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不能给别着了心!也正因如此,香草在家闷了多天,这才到田里看看,换一下心情。
    儿子说,妈妈,麦子为什么都低着头?
    香草本想说“麦子成熟了”,话到嘴边却变了,她说,麦子是在向土地公公鞠躬,因为土地公公养育了它们。
    儿子停下脚步,摘掉草帽,转身向香草鞠了一躬:“妈妈,谢谢您,您也养育了我。”
    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香草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心里一下子凉爽了许多。日子是往后过的,不是往前。得好好活着,把儿子抚养大。这,怕也是大军所牵挂的。对,好好过,不能让大军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他自参加工作,就没黑没夜,没有节假日,太辛苦了。他走了好,是该好好歇歇了。
    “妈妈,地里怎么都有稻草人啊?它们会干活吗?”
    “孩子,麦子成熟了,那些麻雀闻到香味就会来偷吃。所以大家就弄一些稻草人吓唬那些麻雀……”
    没等香草说完,儿子抢话道:“妈妈,我知道了,稻草人是不是就是保护麦子的警察?就像爸爸一样——”儿子的话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妈妈眼里藏着的泪水。
    香草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怕吓着儿子,忙说:“儿子,汗流进妈妈眼里了,妈妈没哭。”
    儿子说:“妈妈,您说爸爸太累了,去睡了,他什么时候才醒来啊?我想让他带我去海洋馆玩。”
    儿子还小,还不懂得死亡的概念。唉,能骗一天是一天,等他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香草拭了一下眼角的泪珠,平静了一下心情,说:“儿子,等收割了麦子,妈妈带你去海洋馆。”
    “行!”儿子歪着头想了想,“不行!爸爸答应我好几次了,他得说话算数……我们拉过勾。”
    香草轻轻叹了口气。
    “妈妈,咱的麦地里也有稻草人吗?”
    “有,都有。”
    “麻雀真可怜,它吃什么啊?”
    “这……《十万个为什么》里有答案,你回去好好看看就知道了。”香草为自己的机智而高兴。对,以后回答不出来儿子的问题,就让他去书本里找。
    “妈妈,咱家的麦地在哪里?”
    “拐过前面那个弯就是。”
    眼看着麦子熟了,地里怎么都不见人呢?麦熟一晌,蚕老一霎。不该啊。前几天收割机来了,老贵说今年天旱,麦子焦,不能经机器。老贵是村里的支书,他的话就是圣旨,没有人敢违抗,再者,他说的也是实情。即便麦子不焦,收割机过后,麦粒飞得到处都是,看着真让人心疼。不过,这下可喜欢坏了那些麻雀,一个个飞到地里拼命地啄食。它们若是和田鼠一样聪明,怕是过冬的食物都能储存下来……哎,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个答案呢。自己还是笨,还以为聪明呢。
    收割机走的时候,香草还有点不舍得。看到大伙儿都不用,她也不好意思。有两年没用机器,大军又没在家,两亩多的麦子不都是自己一个人割的?村里好多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家里不都是妇女?她们能干,自己也能干!她是警察的妻子,不能让人小瞧了。
    “哇,妈您看,好多好多稻草人!”
    香草收回思绪,看到自家的麦田里有好多人!定睛再看,是老贵带着乡亲们在收割麦子——一个个都带着草帽,儿子以为是稻草人呢。
    “妈,您眼里又流汗了。”儿子说罢,摘下草帽,使劲给香草呼扇着。“我长大了也要当稻草人,保护庄稼,帮您干活。”
    香草眼里的泪流得更欢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日头挂在半空中,像个热鏊子似的”“麦熟一响,蚕老一霎”,比喻和熟语的使用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使作品具有乡土气息。
    B.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手法,塑造了香草儿子懵懂好奇、善良懂事、灵动可爱的儿童形象,给读者以美的愉悦。
    C.小说虽然没有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却用大量笔墨写了香草的内心独白,交代了香草在丈夫牺牲后逐渐走出低谷的心理历程。
    D.“稻草人”设计巧妙、内涵丰富,既指成熟麦田的守护者,又指在帮助香草收割小麦的乡亲,还指为守护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大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熟悉常见的艺术手法:正面或侧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类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人称的妙用。其次需要具备一颗细心耐心敏感的心,善于发现问题,快速做出答案。B项,“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手法”错误。本文塑造孩子形象没有心理描写,主要是语言,其次是动作和神态描写。故选B。
    8.作品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情节安排上本文采用双线结构形式。(2)以乐观坚强的香草为明线,通过母子间的问答串联成篇。(3)暗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公而忘私、为守护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大军。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的理解分析能力。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题干为:作品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本文情节安排可谓独具匠心,最用心处却巧妙无痕,让读者对于“外在(形式)美”毫无觉察,这是最成功的艺术创作,用心却了无斧凿痕迹。最高明的创作者所追求的极致美。所谓用心是指作者独出心裁的使用了双线索结构方法。其一为明线,其二为暗线。明线当然是大家看得着的,主要写香草母子间的对话,以此串联成篇。移步换景,依景换言,容纳了所见所言所感所思,所角度多侧面展示内容并塑造人物形象。暗线是大军,通过香草和儿子的对话间引出大军,巧妙无痕地介绍,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眼前展现了一位兢兢业业、爱岗敬业、公而忘私、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伟大英雄形象。
    9.作品对大军着墨不多,有人却认为他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我同意说大军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这种认识。(1)首先从内容而言,香草母子的言谈话语里都离不开大军,明写香草母子暗写英雄烈士大军,可以说寥寥数语间大军高大的形象清晰可见。(2)其次从情节安排而言,本文采用双线结构,明写香草暗写大军,香草只是用来串联情节的线索;(3)然后从形象塑造而言,香草的乐观坚强贤惠睿智仁义友善都是用来衬托大军形象的,是丈夫的高尚无私感染影响下,让香草富有了人格魅力,写香草更是为了突出大军的责任和担当,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奉献、勇敢无畏、为集体利益献出宝贵的生命;(4)从主旨立意而言,作者的用意在于塑造一位公而忘私的英雄形象,讴歌赞美为大爱、有担当的伟大英雄。写其他人物(香草、儿子、邻里乡亲)都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大军。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要人物的探究解读能力。这类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立场观点,比如我认为……我同意……;然后用充足的理由加以证明,一定要结合文本,并亮出相关术语,即理论证据。判断一篇小说谁是主人公,一般从四方面考证:用墨(字数)多少或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多的往往是主要人物,侧重的是主要人物;形象塑造上是否性格特征鲜明突出;情节安排上是否均有涉及;中心思想或者主旨大意是否息息相关。本题题干为:作品对大军着墨不多,有人却认为他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你同意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首先明确观点:我同意说大军是小说的主要人物的这种认识。其次从多角度多侧面简要分析,即找出大军是主要人物的证据,比如内容方面、形象塑造方面、情节发展、主旨立意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侯宗室也。王莽居摄中,隆父礼与安众侯崇起兵诛莽,事泄,隆以年未七岁,故得免。及壮,学于长安,更始拜为骑都尉。谒归,迎妻子置洛阳。闻世祖在河内,即追及于射犬,以为骑都尉,与冯异共拒朱鲔、李轶等,轶遂杀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诛虏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岁余,上将军印绶。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显宗为东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显宗对。于是遣谒者考实,具知奸状。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明年,复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及大司马吴汉薨,隆为骠骑将军,行大司马事。
    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谥曰靖侯。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B.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C.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D.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击交阯蛮夷征侧等/隆别于禁谿口破之/获其帅征贰/斩首千余级/降者二万余人/还/更封大国/为长平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伏波将军马援”为名词,“以中郎将副伏波将军马援”指做伏波将军马援的副手,承前省略主语“刘隆”。“交阯蛮夷征侧等”是“击”的宾语,故从其后断开,排除A项、B项;“征贰”是“获”的宾语,故排除C项。故本题选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这一制度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也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大臣或皇太后”表述错误,“居摄”指大臣代皇帝处理政务。故本题选A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隆出身皇室,是南阳安众侯的后裔,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致使其父刘礼和安众侯刘崇都被杀,而刘隆免于死罪。
    B.刘隆对世祖忠心耿耿,紧紧追随,他曾在长安求学,后来把妻子、儿女接到洛阳,但听说世祖在河内,就撇下妻子和儿女追随世祖,结果其妻子和儿女被李轶杀掉。
    C.东汉初期,天下垦田和户口年纪不符合实际,朝廷要求重新上报,但很多官员偏袒豪强、盘剥平民。
    D.建武十七年,刘隆被封为扶乐乡侯,在大司马吴汉死后,行使大司马的职权;建武三十年,被封为慎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回到原文中圈定答题区间,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本题A项,“因为其参与诛杀王莽……致使……”分析不当,刘礼和刘崇参与诛杀王莽的事情泄露后被杀,而刘隆当时只有七岁,不可能参与这件事。故本题选A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隆坐征下狱,其畴辈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为庶人。
    (2)隆奉法自守,视事八岁,上将军印绶,罢,赐养牛,以列侯奉朝请。
    【参考答案】(1)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2)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注意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也应注意平时课内外重点词语、特殊句式的积累识记。(1)“坐征”,因犯罪被召回;“畴”,同辈;“特”,只。(2)“自守”,自坚操守;“视事”,任职;“朝请”,朝见皇帝。
    【参考译文】
    刘隆字元伯,是南阳安众侯的宗室后裔。王莽代国君处理国政的时候,刘隆的父亲刘礼和安众侯刘崇起兵诛杀王莽,事情泄露,刘隆因为年龄不满七岁,所以得以免死。等刘隆长大后,到长安求学,更始帝任命他为骑都尉。请假回家,迎接妻子和儿女并将她们安置在洛阳。听说世祖刘秀在河内,立即追到射犬赶上刘秀,(刘秀)任用他为骑都尉,和冯异一起抵御朱鲔、李轶等人,李轶就杀死了刘隆的妻子和儿女。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任诛虏将军,讨伐李宪。李宪被平定,派刘隆屯驻武当。
    建武十一年,刘隆代理南郡太守,一年多,交上将军印。十三年,增加封邑,改封竟陵侯。这时,天下开垦的土地多不以实数上报,另外上报户口年纪各有增减。十五年,有诏令各州郡考查核实这件事,但刺史太守多不一样,有些厚待豪门大族,欺凌贫弱,百姓哀怨,拦路呼号。当时,各郡各自派使者上朝禀报政事,皇上看到陈留官吏文书上的字,看那字,写的是“颍川、弘农可以查问,河南、南阳不可查问”。皇上追问小官这字的来历,小官不肯承认,抵赖说在长寿街上得到的。皇上愤怒。当时,显宗做东海公,十二岁,在帷幕后面说:“小官受郡守的命令,应该是想拿开垦的土地来举个例子。”皇上说:“假如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可以追究呢?”东海公回答说:“河南是皇城,有很多皇上身边的臣子,南阳是皇帝的故乡,有很多皇家亲戚,田地房宅超过规定,不能按标准。”皇上命令虎贲将盘问小官,小官这才从实招认,正如东海公所回答的。于是派谒者考查核实,全部获知欺骗作假的情况。第二年,刘隆因犯罪被召回关进监狱,他的同辈十多人都被处死。皇上因为刘隆是功臣,只特地把他免官,成为平民。
    第二年,刘隆又被封为扶乐乡侯,以中郎将的身份做伏波将军马援的副将攻打交阯蛮夷征侧等,刘隆分兵在禁谿口打败敌人,俘获他们的将领征贰,杀敌一千多人,投降的两万多人。班师回朝,他被改封为大国,为长平侯。等到大司马吴汉去世,刘隆做了骠骑将军,代理大司马职务。
    刘隆奉公守法,任职八年,交上将军官印,罢官,皇上赐给他自己饲养的牛,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入朝请见。建武三十年,确定封为慎侯。中元二年,去世,谥号靖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念奴娇·重九席上①
    辛弃疾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笑,落帽参军华发②。莫倚忘怀,西风也解,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注】①此词作于庆元六年秋龙山小宴席上,当时词人61岁,赋闲家居于江西。②“老兵一笑”“落帽参军”分别指晋人桓温、孟嘉在龙山高会的趣事。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取桓温、孟嘉的典故,写酒席上的雅量趣事,追忆仰慕魏晋风度。
    B.上片先写龙山重阳小宴,再忆晋人的龙山盛会,由实到虚,令人浮想联翩。
    C.词人的生活经历与陶潜有契合点,戏谑“何必杯中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D.下片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描写了词人赋闲时家宴生活的场景,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D项,“描写了词人赋闲时家宴生活的场景”分析错误,下片并未有家宴生活场景的描写,只有“空杯问陶”的趣语。故选D。
    15.该词表达了词人那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抒发了词人在现实中倍感物是人非,知音稀少的凄凉之情。词人追忆晋人龙山盛会的雅量趣事,然而晋人已逝,樽前客稀,唯余“眼中三两飞蝶”的凄凉。
    (2)抒发了词人对陶潜躬耕归隐的仰慕之情。由于“凄凉今古”,知音稀少,故词人空杯向陶,赞叹“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须信采菊东篙”也体现了词人对陶潜归隐生活的仰慕。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本词上片“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由眼前的重阳宴会而想起了东晋风流名士在龙山举行的高会。如今往事已过千年,词人在这重阳宴会上把酒临风,想要效仿魏晋风流,但是知音太少,无人可与自己交谈,再加上看到眼前飞过的两只蝴蝶,就更让辛弃疾感慨万端了。本词下片“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承接上文引出东篱采菊的爱酒高人陶渊明。“须信采菊东篱”表现词人对陶潜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2)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3)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暧,墟,剡。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 地缫丝。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
    B.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
    C.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
    D.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丰盈:指体态丰满,年谷丰熟,丰收。丰满:丰腴,形容人体态丰满;(土地)丰饶;丰富。语境主要讲南方雨水多,用“丰盈”。紧锣密鼓:意思是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形容人辛勤劳动。养蚕人家要辛勤缫丝,选用“起早贪黑”。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来之不易:意思是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结合“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分析,主要讲蚕丝来之不易。期盼:意思是指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要发生的事情的美好预期和愿望,也指期待、盼望。祈盼:恳切地盼望。结合“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分析,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恳切盼望,选用“祈盼”。故选C。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B.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C.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D.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该把“增加”前面的“的”去掉,排除C项、D项。搭配不当,“水势浩大”直接修饰“江河湖泊”,不需要动词“变得”,排除A项。故选B。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A.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B.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
    C.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
    D.“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引号常见的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嘲笑;突出强调等。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突出强调。故选C。
    20.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盛唐气象……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5分)
    例句:李商隐在秋雨的低吟中,剪烛西窗,倾诉着异的思念。
    【参考答案】白居易在琵琶的呜咽里,泪湿青衫,体会着迁谪的无奈。杜甫在茅屋的呻吟中,心忧黎民,慨叹着乱世的惨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首先自选仿写对象,要选取古诗词中作者所创设的特定情境,要符合人物的遭遇,要说出作者的情感,要构成排比句。仿写的句式是:……(仿写对象)在……的……,……,(动词)着……的……。根据句式书写答案即可。
    21.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_______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_______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卷;②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③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解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文学形象”。第一处,前面将“文学形象”与“绘画形象”进行比较,后面依然将二者进行比较,故可以借助比较的对象来写,如本处后面说“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那么前面应该是说“文学是……的绘画或者画卷”,中间的特点应与后面“片断静止”相对;第二处,前面说“文字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后面应是说“绘画”,句式应为“绘画用……写作”,结合“绘画”的特点可知,应是“用线条色彩写作”;第三处,这是一处问句,前面说“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由此可知“画”何“作”之间是存在关联的,且前面说“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后面应该是说“心情”,应是说“与写作时有何不同”。
    四、写作(60分)
    22.现在,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昔日,粗茶淡饭,其乐融融。现在,电动玩具,精致有趣;昔日,自制沙包,练手练脑。现在,医疗器械,准确诊断,科学治疗;昔日,乡村医生,望闻问切,治病疗心。现在,微信问候,电话关怀,快捷便利;昔日,书信往来,焦急等待,情深意切。4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舒适与满足,也感受到一些东西的远去与消逝。社会的变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用四组“现在”“昔日”,分别在衣食、玩具、医疗和通讯方面,将40年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形成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远离或失去了一些东西。本则材料有强烈的思辨性,既要看到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有些东西会远去与消逝。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进行审题立意,首先要有抓住材料关键句,例如本材料的关键句子是“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舒适与满足,也感受到一些东西的远去与消逝。”在行文过程中考生要紧扣关键句进行写作,今天物质的丰富、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足够幸福感的同时,也使人们迷失了往昔的那份温馨,这是一种缺憾。那么,如何弥补这份缺憾呢?不妨辩证思考,理智对待,乐享今日繁盛的同时拾取过往的美好,如在锦衣玉食的同时不妨间以粗茶淡饭,运用医疗器械,准确诊断、科学治疗的同时,不妨辅以望闻问切等等,一切本可以相持相成的。
    相关试卷

    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在甲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火车”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年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训练卷 语文(二)(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