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教学过程,主问题1,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1.4 地形图的判读
授课时间
第五周
本学期
第(1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本课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知识与技能)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方法
能力
(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部位
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读图分析
列举法
模拟实验
人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培养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五种基本地形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转换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双边活动
预测与对策
【新课导入】
地球表面有陆地、海洋,有高山、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而我们画的地图时平面的,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可以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学生回答相关概念,教师配套举例或练习,帮助理解概念。
用模拟实验还原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动画演示。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动画演示。
地形剖面图的提升应用。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一:24-26页课文,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答案,师生交流。
【主问题1】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坡度陡缓?识别山体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米)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解释内涵,海平面是人为规定的,我国把亲到附近黄海多年平均海平面定为水准零点。海拔的单位是米,数值有正有负,如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43米,新疆艾丁湖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8999米。(珠峰8844.43米,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看珠峰只有4000米左右,为什么会有2个高度?)
【练习】25页图1.35,读出甲、乙海拔及相对高度。
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同线等高】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之差。【等高距全图一致】
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模拟实验:如果用一系列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汇处就切出一条条等高线(山脉与剖面相交处的轮廓)。把这些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都投影到一个标准水平面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地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沿等高线拆分教具,分层描绘在黑板上,演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标注等高线海拔,读等高距、某点海拔,任一标注不在等高线上的点,估算海拔范围。
3.判断坡度陡缓
利用25页图1.36,动画演示陡、缓坡对应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识别山体五部位
看25页图1.37先独立思考,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再小组讨论,指图说出各部位特点。小组展示答案。
5.解决实际问题
从等高线地形图中选出对应部位,①-⑤只能选一次,并说明原因。小组合作确定答案,小组展示答案。
哪可能有河流?(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哪爬山省力?(②,等高线稀疏,坡缓,省力)
哪可极限攀岩?(④,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哪视野最开阔?(①该处为图中海拔最高点)
自主学习二:26-28页课文,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展示答案,师生交流。
(承转)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及高度表达
(问)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如何表示地形的高低呢?
用不同颜色,表示地形高低。27页图1.43,图例为高度表。
2.五种地形类型
(问)地表五种地形类型是什么?它们的特点,图上怎么表示?
参看27页地图,同桌两人小组互说五类地形特点。
阅读世界地形图,体会五种地形的不同表现形式。一般规律:棕山、蓝水、绿平原。
三、地形剖面图
1.绘制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动画演示绘制步骤:①描点,②连线(平滑曲线相连)
2.优点
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例如我国32°N地形剖面图,显示我国西高东低。
[板书设计]
[小结与回顾]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知识点多且难度大,课容量非常大,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精确安排课程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难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