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3大自然中二氧化碳同步练习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物质的鉴别、除杂和检验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B鉴别食盐和蔗糖闻气味C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通过灼热的木炭A. A B. B C. C D. D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光合作用,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最终生成两种分子
B. 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岀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
B. 露天焚烧秸秆制取草木灰
C. 焊接金属使用氮气作保护气
D. 回收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除去中的少量CO点燃C检验中混有的CO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D鉴别溶液和分别加入二氧化锰A. A B. B C. C D. D如图为海水吸收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光合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此碳循环中将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C. 吸收的与钙化中释放的的量相等
D. 钙化反应中释放,生成碳酸钙沉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闻气体时应轻轻移开集气瓶玻璃片,小心吸入少量气体
B. 为了验证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D.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最可靠的方法是 A. 将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看是否熄灭
B.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D. 将气体充入气球看气球是否飞起乙炔气体是由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产生平稳的乙炔气流并收集较纯的乙炔,选择的装置合理的组合是
A. B. C. D.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从人人做起。下列行为不利于低碳生活的是A. 植树造林 B. 节能减排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如图是二氧化碳在固碳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B. 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 该转化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D. 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临近中考,小静将学过的化学知识整理如表。你认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除杂括号内为杂质B鉴别加适量稀盐酸
加适量盐酸后蒸发
降温结晶后过滤磷肥和钾肥观察颜色
稀盐酸和稀硫酸用氯化钡溶液
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C检验D干燥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二氧化碳用点燃的木条检验
铵盐加熟石灰混合研磨氨气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
二氧化硫用生石灰干燥
氢气用浓硫酸干燥A. A B. B C. C D.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某活动小组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石灰水 ,红墨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请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请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______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通过 作用将释放到大气中。为了减慢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序号。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针对常见的灭火实例,填写所对应的灭火原理。用灯帽盖在酒精灯火焰上,熄灭酒精灯: 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X,则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按要求填仪器名称: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放在______,过氧化氢从______加入。
使用A、D装置和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原因是______。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若实验室可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来制取氨气,氨气是是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收集装置______填序号;若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氢气是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现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应该选择的制取装置的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装置F为改进收集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______端进入填“a”或“b”,原因是______;
瓶内装满水,氧气从______端进入填“a”或“b”。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指出编号仪器名称:甲______;乙______.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塘的淤泥中往往含有甲烷,用棍棒搅动淤泥将会有气泡冒出.在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是一种很好的燃料.实验室中常利用固体的和NaOH加热制得,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甲烷气体最好选______装置.甲烷使用______法收集,收集好气体后的操作是______.
实验室用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
写出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对应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
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相当于 棵树一天吸收的。
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质量分数为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 ______ ,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食盐和蔗糖都没有气味,通过闻气味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方法正确;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氧气带入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C。
A、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
B、食盐和蔗糖都没有气味;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最终生成了氧分子、氢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三种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说法正确;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所以该设计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答案】D
【解析】解: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选项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秸秆制取草木灰,会造成空气污染,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使用氮气作保护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回收废弃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防止空气和白色污染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但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故选项A说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B说法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的方法检验中混有的CO,故选项C说法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会分解为水和氧气,而水无此性质,所以可用二氧化锰鉴别溶液和,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来分析;
B、根据气体的性质以及除杂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气体的性质与检验方法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与水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C
【解析】解:A、光合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属于无机物,属于有机物,此碳循环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氢钠、,将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过程可知,钙化时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含有碳元素,则吸收的与钙化中释放的的量不相等,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海水吸收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图可知,钙化反应中释放,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无机化合物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是无机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钙化反应的流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钙化反应的流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海水吸收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特征、光合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闻气体时应该用手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以防中毒,故A错误;
B、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制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C错误;
D、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D正确;
故选:D。
A、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中毒;
B、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8.【答案】C
【解析】解: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行,故A错误;
B、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氯化氢等也可以,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变浑浊说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不能使气球飞起,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解:乙炔气体是由固体碳化钙与水反应生成,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欲产生平稳的乙炔气流,发生装置可选,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且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故选择的装置合理的组合是。
故选:B。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答案】C
【解析】解:A、植树造林有利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A不选;
B、节能减排可以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B不选;
C、火力发电就是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选C;
D、开发与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D不选;
故选:C。
A、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措施进行分析;
C、根据火力发电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分析。
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共同的家园。
11.【答案】B
【解析】解: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转化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该反应生成物是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该转化减少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B
【解析】解:A、氧化钙、碳酸钙都会与稀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错误;
B、磷肥灰白色粉末,钾肥白色晶体,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稀盐酸不会与氯化钡反应,可以鉴别;肥皂水在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在软水中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二氧化碳,故C错误;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所以二氧化硫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化钙、碳酸钙都会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磷肥灰白色粉末,钾肥白色晶体;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肥皂水在硬水和软水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3.【答案】变浑浊;左。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呼吸作用原理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观察装置图可知,青蛙需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澄清的石灰变浑浊;由于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了,装置内的气压减小,红墨水则会向左移动。 14.【答案】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解析】解:用装置A制取氧气,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故填: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5.【答案】光合呼吸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略
16.【答案】 B
【解析】解: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X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是氧气,则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二氧化碳,则选用的收集装置为B,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填:B。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答案】锥形瓶;长颈漏斗;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没有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E或F;B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
【解析】解: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放在锥形瓶,过氧化氢从长颈漏斗加入;
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若使用A、D装置和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则为加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原因是没有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导致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由导管进入水槽;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实验室可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氨气是是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若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溶液制取氢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装置B来制取。氢气是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氢气,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氢气,现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氢气,应该选择的制取装置的组合是BD;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a端进入;故填: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因此瓶内装满水,氧气从b端进入;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对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考查.学生平时要对实验室制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进行归纳.
18.【答案】酒精灯 铁架台 AF 排水 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解析】解:甲是酒精灯;乙是铁架台;
根据题给信息可以知道在实验室中制取甲烷是固固加热来制取,所以可以选择装置A;而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同时极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要收集到纯净的甲烷,则采用排水法;排水法收集好气体后的操作是: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实验室用C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酒精灯;铁架台;
;排水;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根据制取气体的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分析操作;
根据注射器的作用分析装置的优点;
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装置的评价,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19.【答案】减缓温室效应
设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88 46
x
答: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13800g。
【解析】解:通过该研究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设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x。
88 46
x
答: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为13800g。
20.【答案】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解析】解: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填:。
设溶液质量是100g,则过氧乙酸质量:,水的质量是,过氧乙酸中氧元素质量:,水中氧元素质量:,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故填: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设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44 74
x
,
,
答: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作业,文件包含632一氧化碳doc、632一氧化碳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631二氧化碳doc、631二氧化碳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