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获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提示,设计意图,学情预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课时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科书P90~91例5及“做一做”第2、3题。▶教学目标1.掌握用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教学难点准确找到对应分率的单位“1”。▶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问题)学生自主解答。师: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是单位“1”?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哪类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是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明确找准单位“1”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阅读例题,理解信息。师:你从例题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例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猜一猜价格到底是降了还是涨了。【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4月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求“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等;也可能说这个商品的价格调整了2次,先降了20%,再涨了20%。对于最终的价格,学生的猜测估计3种情况都有,即降了、涨了和不变。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1)请学生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并标识出“降了20%”的部分,“涨了20%”的部分。(2)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图。指名学生上台展示画出的线段图。师:他画了几条线段?分别表示什么?哪一部分是降的20%?哪一部分是涨的20%?两个20%对应的长度相同吗?小组交流讨论后进行汇报。【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准确画出线段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因为这里出现了3、4、5三个月的数量,部分学生可能不会,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对两个20%的理解是本题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一边指一边说,充分理解是在谁的基础上涨的(降的),找准单位“1”,突破难点。【设计意图】本题有3个数量在进行比较,理解题意是有一定难度的。通过画图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即每一次变化是在谁的基础上变的。3.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要求的问题是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的幅度是多少。师:变化的幅度是什么意思?【学情预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质疑中理解。变化的幅度就是5月的价格比3月多或少的部分是3月价格的百分之几。师:看来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先求出5月的价格和3月比,涨了还是降了,这个问题怎么求?【学情预设】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要先求出5月和3月的价格,再比较大小。师: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想想如何求出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知道吗?怎么求4月的价格?【学情预设】这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涨的20%;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降的20%。师:3月的价格知道吗?(不知道)那么3月和5月的价格能求出来吗?(不能)师:本题要求的是什么?是5月的价格吗?(不是,是想知道最后的价格究竟是涨了还是降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学情预设】此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可以假设3月的价格是“1”(或100,或其他数),然后算一算,试一试。也许学生想不到,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不妨假设一个数试一试,如假设3月的价格是100元。【设计意图】“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并不难,难的是3月价格并不知道,没有了3月的数量,便没有计算的基础,在这个关键处,需要教师来“点化”。通过教师的追问,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顺利引入“假设法”。4.尝试解决。师:知道了解决的思路,那就开始吧!学生尝试解答。不能独立解答的学生可以跟同桌讨论。【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画图分析和解题思路,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因为有“假设”,少数学生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和帮助。5.展示交流,思维外显。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交流思考过程,并适当板书。【学情预设】预设1: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100元。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100-96)÷100=4%,所以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4%。预设2: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1。1×(1-20%)×(1+20%)=0.96 (1-0.96)÷1=0.04=4%所以5月的价格比3月的价格降了4%。预设3:把3月的价格假设为a元。a×(1-20%)×(1+20%)=0.96a (a-0.96a)÷a=0.04=4%所以5月的价格比3月的价格降了4%。请学生结合线段图,讲解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6.回顾反思,关注本质。(1)师: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假设不同的数解决了问题。仔细观察,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不同的数,得到的结果相同吗?(相同)师:如果3月的价格是500元或1000元,最后的结果会变吗?(不会)【设计意图】假设的3月的价格虽然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相同的。让学生感悟“假设法”的巧妙之处。(2)师:先降了20%,后又涨了20%,应该刚好拉平了,为什么5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呢?引导学生发现,两次20%对应的单位“1”不同。(3)师:在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认为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当不知道原来数量是多少”的时候,可以用假设法;也可能说要注意每一次变化的单位“1”,也就是在谁的基础上变的。【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反思,再次建构“如何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模型,体会运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1.课件出示习题。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课件展示教科书P91“做一做”第2、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中评价。在集中评价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关键位置进行追问。【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求“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较为复杂的百分数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应用意识。四、全课小结,加深认识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假设法解决有关百分数连续变化的问题,相对来说把单位“1”假设为“1”比较简单和方便。【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相对较难,让学生猜猜3月和5月的价格有没有变化时,部分学生说价格没有变化,教师不用急于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在后面的分析、讨论中,逐步让学生理解、感悟。在分析题中数量信息时,画线段图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下手,特别是不知道3月的数据,他们就不知道画多长,画了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画线段图对于学生理解题意是很有帮助的,不管学生画得是否正确,在画的过程中,他们对单位“1”的理解会更深刻。▶作业设计三、据统计,某学校食堂10月的用水量比9月减少了9%,11月的用水量比10月又增加了9%。11月的用水量与9月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变化幅度是多少?四、某品牌跑步机开展促销活动,降价5%销售。春节期间在此降价基础上再降价8%,春节期间购买这个品牌的跑步机相当于降价百分之几?五、某手机卖场今年计划销售手机的数量比去年增加12%,实际比计划销售的数量增加了10%。今年实际销售的数量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参考答案三、设食堂9月的用水量是1。1×(1-9%)×(1+9%)=0.9919 0.9919<1,减少了。(1-0.9919)÷1=0.81% 11月的用水量比9月减少了0.81%。四、[1-1×(1-5%)×(1-8%)]÷1=12.6%五、1×(1+12%)×(1+10%)÷1=123.2%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6 百分数(一)第3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引入,探究新知,全课总结,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6 百分数(一)第2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对比中提升认识,巩固应用,总结梳理,布置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