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二十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二十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练(二十一)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粟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 “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盜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大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 ”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陚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官记载历史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 —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方法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少徭役,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伤致死者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20岁。古代以男子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女子15岁行加笄之礼,许嫁。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翰林,我国古代官名。它的由来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辽史•列传第三十三》)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日/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C."中京"指洛阳,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曾有三个不同的朝代封洛阳为中京。
D."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徭役,重视农桑,兴办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D.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斗,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②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B; 3.D; 4.(1)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 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的人补充。
(2)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少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 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
解析:1.“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中,“内”和“外”相对,所以应在“外” 前停顿,排除A、B两项;“嗜欲”和“游幸"相对,排除D项。
2.在古代,“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癝”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3.“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刪”说法错误,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 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4.(1)关键词:假,借贷;鬻,卖;逋,逃;物故,死去。
(2)关键词:终,总计;戮,杀;过,超过。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萧安抟的孙子。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他的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萧韩家奴说: “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不是我想要的。”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萧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华,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萧韩家奴回答说: "臣仅仅知道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癝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祸害?”萧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从前,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路途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 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的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询问治理盗贼的方法,(群臣)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的多少,都是因为衣食的丰俭、徭役的轻重不同罢了。愿陛下裁定。”
(萧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上)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逐渐亲近信任,每当入内诗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萧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试谏之语。
萧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萧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萧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 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萧韩家奴: “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 ”萧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萧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少徭役,减轻赋税, 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2.答案:1.D; 2.B; 3.D; 4.(1)向他人请求借贷,就要被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
(2)现在我是个已亡之国的卑贱俘虏,卑微、浅陋到极点,(却)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命优厚,怎么还敢犹豫不决,存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段,了解段落大意;然后逐句分析,寻找断点的标志词,常见如下:①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等;②句末语气词“矣、耶、焉、兮、耳、而已”等;③句首关联词,如“苟”“纵”“是故”“纵使”“然则”等;④句首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既而”“俄而”等;⑤序数词,如“一、二、三”等.根据修辞技巧断句(比喻、排比、重复、对偶等);根据特殊句式、固定格式断句,如:“…者…也”、“非…则(必、即)…”、“如(奈、若)…何”等.再联系上下文进行整理断句.分析此句,“内省嗜欲”和“外罢游幸”结构相同,主语都是“朕”,故“嗜欲”和“游幸”后应断开,排除ABC选项,选D.正确断句: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句子翻译: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
2.B项,“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错误,在古代,“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廪”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
3.D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
4.(1)重点字:假:借贷;十倍其息:被(附加)十倍的利息;鬻:卖;
(2)重点字:至:极、最;陋:浅陋;拔擢:提拔;优渥:优厚;盘桓:犹豫不决;
参考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的孙子.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他的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萧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不是我想要的.”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萧韩家奴)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任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华,让他做个诗友.(皇上)曾经随口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萧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道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那么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诏令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祸害?”萧韩家奴回答说:“臣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的人.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用年轻力壮的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的关键,(群臣)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多少,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罢了.愿陛下裁定.”
(萧韩家奴)提升为翰林都林牙,(皇帝)又下诏晓谕他:“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逐渐亲近信任,每当入内侍候,都要赐座.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萧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萧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删去.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官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萧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萧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3.答案:1.C; 2.A; 3.D; 4.(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
(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
解析:1.句中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或句中,不用在句尾,排除A、D两项;“从之”的主语是皇上,“从之”前应断开,排除B项。故答案为C。
2.“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
3.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搅和在一起了。
4.【参考译文】
大公鼎,是渤海人,祖籍为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朴实,长大后爱好学习。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毁伤庄稼,北枢密院大规模调发沿河壮丁来修缮堤防。有关官署接受命令后严厉急躁,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徭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法。”于是上奏章陈述这件事。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停止了劳役,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千里之内,百姓没有不高兴的。大公鼎改任良乡县县令,减省徭役,致力于耕织,兴办孔子庙学,管辖内的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多次升迁官至兴国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张网捕鸟为名,扰乱为害乡里。时间长了,百姓不能忍受。大公鼎上奏皇上,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入朝,大臣告知(大公鼎)皇上嘉奖并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很幸运;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赐平均给天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大公鼎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上春天去游猎,公主照例借贷钱财,大公鼎说:“怎么可以停止官家用度,谋求个人人情?拒绝借贷。因此听到很多埋怨责骂的话,大公鼎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啊。”不久大公鼎被授予大理卿,所平反的假错案很多。天祚帝即位后,大公鼎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死留守萧保先,最初是贪图他的财产,后趁机带头作乱。百姓也互相猜忌,家人自相争斗。大公鼎单人匹马巡行郡中,向百姓陈说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这不是欺骗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安定和睦如故。大公鼎被授予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众多,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就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听说此事的盗贼接踵而来。不到十天,境内清平宁静。天祚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退职,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攻打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官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事牵累,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是天命吗?”因而忧愤成病。保大元年大公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4.答案:1.C; 2.B; 3.D;
4.①向人借贷,则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致有人出卖子女、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
②穆宗尽管凶狠残暴,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秋山狩猎的死伤之数。我因此认为穆宗贤明。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内省嗜欲”与“外罢游幸”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幸”后断句,排除A、B、D.故选C。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选项“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错误,在古代,“廪”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选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可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故选D。
4.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①假:借;鬻:卖;逋:逃;物故:死去;②暴虐:凶狠残暴。终:总计。戮:杀。过:超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十九),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十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